凯文·凯利说,任何从事创作或艺术工作的人,例如:艺术家、音乐家、摄影师、工匠、演员、动画师、设计师、或作者等,只要能获得一千位忠实粉丝就能维持生活。小密圈正是瞄准让KOL连接1000位铁杆粉丝,这个产品在内容付费大潮下,能成为爆款吗? 刺猬公社 |张小鱼 “哎,又有上千条未读群消息。” “刚刚入群,谁能告诉我你们之前讨论了什么?” “昨天群里分享的文章很好,还能找得到吗?” 自从有了微信群,人们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频繁和紧密,但也有不少人感到困扰。 何瑫认为微信群不足以满足他的需求。这位《智族GQ》总主笔经常在网上分享非虚构写作的经验。为了逼迫自己形成持续记录梳理写作技术的习惯,何瑫建了非虚构写作的微信群,定期在群内分享采访写作心得等内容。 但没运营多久,何瑫就发现,微信群讨论问题的效率并不高,时间成本比较大。 经人介绍,今年2月底,何瑫在“小密圈”开通了圈子“何瑫的写作工坊”。一开始想做免费圈,但小密圈CEO吴鲁加建议他做付费圈,以便更好地筛选出真正的用户。于是,何瑫将入圈费定为199元,运营62天,吸引了500多个成员加入。 和微信群不同的是,小密圈有专门的问答区,何瑫不需要再耗费时间爬楼寻找问题,还能将精华内容筛选出来,供后入圈的用户浏览。 小密圈,这款提供免费和付费两种模式的知识社群工具,正试图从微信和微博的夹缝中寻找生存空间。 “跟微信的极致简单相比,小密圈要做内容沉淀;跟微博的广场效应相比,小密圈又小又密。”小密圈CEO吴鲁加对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称,小密圈做的是以KOL为关系链中心的社群。 连接一千位铁杆粉丝——这是小密圈的口号。 自媒体人望月告诉刺猬公社,他之所以开通小密圈,就是为践行凯文·凯利的的一千个铁粉理论,而做一次付费尝试。 据吴鲁加介绍,小密圈目前有10万个圈子,但真正活跃的还不到1万,每个月的增量有1万多,人均付费额接近200元。但他也指出,最近出现了一些高达3000元的付费圈子,拉高了平均值。 小密圈怎样做社群?如何在“两微”的夹缝中寻求生存空间?在小密圈建圈子能有哪些新玩法?带着这样的疑问,刺猬公社专访了吴鲁加。
吴鲁加 社群的价值在于互动 刺猬公社:刚开始邀请KOL时,怎么说服对方入驻小密圈? 吴鲁加:首先当然是钱,小密圈变现方便。其次,小密圈是一个社区,可以给粉丝提供一个更纯净的交流园地,圈主也能够得到用户的反哺。再说试一试又不费电。 刺猬公社:小密圈邀请入驻者的标准是什么? 吴鲁加:我们有个很简单粗暴的判断方式——看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上的互动情况。 刺猬公社:你怎么看待社群? 吴鲁加:我一直很相信的社群的力量,你只要提供了一个连接的可能性,弄一个大party让大家聚集到一起,那参与party的人就都能有收获。这些人是通过付费过滤筛选出来的,而且都喜欢这个KOL,但他们的职业定位和生活经历又不同——这种带有共同点的多样性,可以产生很多化学反应。 刺猬公社:有的用户会把圈子里的文章分享出去,这样会不会不利于圈子发展? 吴鲁加:社群的价值不在于里面的每一篇文章,你把每篇文章都转出去都没有关系。社群的价值在于有一群人一起聊天,一起讨论问题。也许你可以花50块钱买圈子里的内容,但你没办法跟圈子里的人互动。 刺猬公社:现在很多产品都会做内容推荐,一些用户吐槽小密圈没有做圈子推荐,进入后不知道关注什么。为什么不在小密圈中直接推荐圈子,供用户筛选加入? 吴鲁加:我们还是希望产品做得跟别人不一样,有些地方蛮坚持的。我一直相信,该相遇的总会相遇。比如你是一个摄影爱好者,很喜欢某个摄影师,你肯定会关注那个人的微博或微信公众号,如果你这都没关注,我会觉得你其实并不喜欢他。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