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先在薄荷牙医微信服务号内填写自身基本状况,经客服推荐或按自身意愿,选择相应医生,在就近预约诊所诊室后,即可按时到店接受诊疗。 初次就诊时,医生会全面判断其口腔状况,按轻重缓急推荐治疗方案,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同时,诊断病历会以电子档案形式留存,用户可随时在微信服务号内查看,也可作为日后诊疗的参考依据。 诊疗结束后,团队会安排专门的客服经理,解答用户疑问,并按照固定周期提醒用户接受维护治疗。“这样,用户端的使用频率也会提高。”
◆ 薄荷牙医患者病历(截取部分) 而在医生端,团队在把控准入资格时,除了要求医生具备执业资格外,还会参考其临床经验等资质,且大部分需有推荐人。“北京地区大部分三甲医院,牙医里的临床骨干几乎都在我这儿,筛选起来知根知底。” 医生获得准入资格后,团队将负责安排其出诊时间,并为其对接预约用户,医生可从微信查看预约安排状况。“每周出诊一天或半天,接待用户不能超过12个。” 诊疗结束后,医生还将获得50%的诊金分成。“每月出诊4天,能获得将近一个月工资的收入。” 至于线下诊所部分,团队把控比较严格。“我们考察很详细,100多家诊所申请,最后只通过6家。”南哲拿出两张表格展示,“医生来我们这儿很放心”。 记者看到,表格分许多层级,类目繁多。一级目录包括诊所的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硬件设施、现有医生资源、现有客户来源、诊所氛围、周边环境等,有的二级目录甚至细化到了诊所周边是否存在川菜馆。 随着医生、用户的积累,团队也在不断收集双方反馈。从开始运营到今年3月份的半年时间里,团队一直在打磨、迭代产品。 在用户端,团队完善了用户服务体系与标准。比如通过牙齿排列、颜色标记等方式,采取更直观的病历模板等。 而在医生端,团队除了为其提供时间管理工具、客户维护服务外,还通过“南先森”等自媒体为医生打造个人品牌。团队通过多方面的包装,包括医生的病例展示、前沿报道、图文科普等,向C端用户做医生推介。 同时,薄荷牙医还从医生的个人成长入手,为医生提供职业培训。南哲认为,年轻医生在专科医院过早的钉死在一个专业领域,其实是对医生个人成长是不利的。 “比如牙髓科医生,在医院只能补牙,不能拔牙、种牙、镶牙,”南哲说,“而我们会定期举办临床病例交流,还可以提供跨专业门诊观摩学习机会。” 目前,薄荷牙医已签约诊所6家,医生300名,其中40名已经开始执业。项目合作企业60多家,累计服务用户1600余名。团队成员27人,其中客户经理5名。 项目现拟开启Pre-A轮融资。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