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设计公司 ARK Design 在上海开了一场名为「先做再说」的发布会,会上他们宣布获得 A 轮融资。但投资方和具体金额 ARK 表示暂时还不能透露。 几乎是两年前的同一时间,带着 「设计界的微软帮」的选题,虎嗅第一次走进 ARK Design,从微软走出来的 Alien 王心磊、滕磊和他们后来在 Frog Design 共事的Will 张文新带着 20 几号员工刚刚搬到建国中路 ARK 装修不久的新办公室里。 如今他们已在行业内积累了一定的口碑,有人说他们有种「莫名其妙的高大上」,有人提起他们就突出一个「贵」,而 ARK Design 究竟是怎样的?融资之后又想做些什么呢? 「我们究竟是干嘛的?」 有一个问题,已经困扰了 ARK Design 5 年的时间—— 「如何向外界解释我们究竟是谁,是干嘛的」 如今,成立于2012年的 ARK Design 正好 5 岁,这个问题始终悬在他们的脑海,在他们被迫从要改成密室逃脱的联合办公空间、搬到一座上海标志性的老洋楼、面对空空荡荡的工位时;在他们拿着产品设计稿PPT开始出现在阿里、腾讯、肯德基等大甲方的会议室时;在和「罗辑思维」创始团队合影结束后,老罗转身对他们说:「我可是把亲儿子交给你们了」时…… 他们会画图标吗?会,但又不是平面设计公司;会做工业设计吗?会,但不会到拿出成品那一步;会做 App 吗?会,但同样,不涉及具体的落地过程。ARK Design 的官网上,他们写着:「专注设计策略/创新咨询」,但大多数人对于移动产品中产品经理作用的认知,远远大于对设计师职能的认识。 过去的5年,ARK Design 的作品横跨多个领域,直播,从手机 UI(努比亚手机OS)、手机ROM(乐蛙),到移动产品,包括腾讯应用宝6.0、肯德基超级APP,以及最近的「得到」 4.0 版本,从UI、UX,到UED,还包括硬件产品的概念设计 。 现在,这个问题似乎变得更难以回答了,因为 ARK Design 又准备推出一款有关设计的人工智能产品——「ARkie」,这听起来非常大胆,而「ARkie」究竟是什么?我们下文细说。 为了搞懂 ARK Design 究竟做些什么,我们可以从他们最近的一个案例讲起——「得到」。 自称是「学渣」又被打着「神逻辑」标签的王心磊,和被形容为「天真」、「执着」的滕磊是典型的感性设计师行事风格,而曾在 Frog Design 担任亚太商务总监的张文新以更理性、重商业的思考中和着这个创始团队,这样的组合也使得 ARK Design 在创业早期能以行业内口耳相传的专业口碑不断接触新的客户资源。 与得到的合作也是以这样的方式达成的。张文新回忆第一次双方见面商谈的过程,「和快刀聊了一个小时就拍板了」。 2016年10月,「得到」上线将近一年,在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基本得到验证的同时,「得到」希望产品能展示出更好的形态以留住老用户,同时让新用户在使用过中更快地感受到付费内容的价值,成为付费用户。设计圈的朋友为「得到」CEO 快刀青衣推荐了 ARK。 在这样的目标下, ARK 组成了5、6人的团队,开始用户调研,并着手从信息展示页布局、功能用法上对「得到」进行重新设计,他们给出的策略是——给老用户以深度,给新用户以宽度,整体呈现个性化的展示形态。 为服务好老用户他们增加了知识动态回顾系统、优化音频成为高可控模式,将文字阅读体验调整为电影字幕般的播放模式等,而「每日学习」中向用户推送的金句,则是为了给新用户展示多样化的信息,以便其能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等等。 在 ARK 本最擅长的交互设计上,王心磊说他们这次「几乎什么都没做」,因为新的交互方式意味着用户需要重新学习,这是在浪费不必要的时间,而知识付费型的产品需要的是易用性和效率,所谓「界面最小化,内容最大化」,于是在图标设计上他们的首要目标也不是达到最好看,而是最直接。 在「得到」案例中,ARK 也在实践着他们自己「拒绝套路」的工作方式,这是他们从大公司走出重新创业时最想做出的改变。此前的文章也提到过,微软拘泥于层层流程、职责范围而错失移动互联网的浪潮,这是微软帮设计师离开时耿耿于怀的事情。「有时结果不好,但人们会说我们的流程是没问题的」王心磊说,在 ARK ,他们通常先确定目标结果,再开会确定下个阶段的工作内容、组合和方法,接着根据项目进展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KPI 是不适用的,因为每个项目的流程都不同,但另一方面,这样的制度,也使得管理的难度和压力加大。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