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件无法放进柜子;现场缺乏真人验收,退货等环节易出现纠纷;柜子数量有限,用户端和企业(快递)端对额外的费用都很抵触 需要与物业及便利店等做有效沟通,前置工作繁琐; 轻量化运营,可能面临包裹损坏丢失等问题。 当然没有万能的解决方案,其中优劣,大家心知肚明。 是不是好故事,看流量 从整体上来看,整个行业都面临着“没挣钱”的尴尬局面(当然现在没赚钱不代表未来不赚钱),行业普遍需要探究新模式,尤其是业界把“赌注”都押在了本地生活服务业务上,其电商属性决定了“流量”是推动行业发展乃至盈利的核心因素。这里有几个关键。 1、快递柜不能验货是表,人们需要被关照是里 人们吐糟“无法验货签收”是快递柜的“硬伤”,说收发室可能引发责任不清的问题。其实这都是幌子,人们真正需要的是被重视。 网购本是为懒人而生的,就是图方便。但快递柜模式的流量逻辑是在网购场景中,硬生生地将收货拆分成货到快递员那——快递员放快递柜里——收件人收件,新增加了一个环节,是用收发件人的不方便来换取快递员的方便,增加了收发件人的付出成本。从这一点上来说,快递柜模式是逆人性的,它剥夺了收发件人本该享受的“上门”“上手”服务,让收发件人“自助”服务,体验上在倒退。 事实上,快递柜只能是快递员的“补充”,帮助快递员处理“问题件”: 没有时间收货、不能到达收件人“门口”、收件人不在收货地址、快递员一次投递失败的。 如果一味无差别的使用快递柜,用快递柜来取代快递员的“人性”服务,那注定是一场悲剧。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