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驴创始人梁维维,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后,留学法国马赛三大获法学硕士。 文| 铅笔道 记者 石晗旭 ?导语 去年9月的上海,天气炎热。梁维维每天奔走各处寻求融资,除了汗流浃背,一无所获。投资人的质问反复回荡在他耳边:“你做C端,又烧钱,又看不到什么结果。” 梁维维创办的法驴,于去年2月正式全平台上线App。上线之初,法驴是一个面向C端用户的法律咨询平台:用户自主为要咨询的问题定价,平台入驻律师接单并解答用户问题后,可直接向用户收费。平台不收取任何费用。 地推烧光了钱,却收效甚微。梁维维为公司存活,决定转型,为企业客户提供如修改合同等法律服务。 去年10月,2B业务正式上线。企业用户通过PC端支付年费,可获得一对一服务的法律管家。法律管家将其需求发布至法驴App,平台入驻律师仍以2C的相同方式接单。平台根据服务内容,支付律师费。 转型后,梁维维有种苦尽甘来的意味:C端用户开始有了日均200左右的自增长,公司的商业模式明晰了。 注:梁维维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互联网+法律 2014年年初的一个下午,主攻经济类和民商案件的律师梁维维刚刚送走客户,正坐在椅子上闭目小憩。忽然电话响起——是陌生的号码,未加思索,他接了起来。 急促的声音响起穿过听筒:“梁律师您好,我在网上看到您的电话,想问您一个海关方面的问题……” 两三分钟间,梁维维解答了对方的问题。对方挂断前,提出加微信的请求。梁通过申请后,对方二话没说,直接微信转账1万元过来。“我当时说不收费的,他非要表示感谢。” 早在2013年年初,便常有朋友通过微信向梁维维咨询法律问题;亦有些律师直接将客户拉个微信群,客户有疑问可以随时在其中提出。 对比客户预约律师时间、线下上门咨询的形式,梁维维觉得线上的形式方便又节省时间,“我抽空就直接回答掉了”。 做互联网+法律的想法在梁维维心头萌芽,“拉近律师与百姓的距离,也可以降低咨询成本”。 然而,此时恰是梁维维律师事业的上升期,他无暇他顾。他刚刚创办律师事务所,进入律师协会,参加律师代表大会,“精力都投入律师业务中”。 直到2015年8月,梁维维认为律师事务所的发展处于平稳状态:团队20余人(包括助理等),其中资深律师四五位,可以承担各方面工作,事务所可自行运转。 这两年间,梁维维持续关注互联网+法律。此时,市面上已有相关产品出现,但他觉得都不理想。“有些公司创始人并没有法律基因。如果是律师出身,则陷入律师思维,在律师圈市场中求发展;可全国律师才30多万人,市场空间很小。” 适逢梁维维在华东政法大学的研究生同学聚会。席间,一同学娓娓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历,从找办公场所、组建团队一直聊到打磨产品、确定商业模式、推广等细节。 借着话头,梁维维向同学说明自己的创业想法。该同学听后,觉得设想不错,决定做梁的合伙人。 再加上另一位同学,法驴核心团队确立:CEO、CTO、COO,一一到位。 此后两个月,三人一周中碰3次面,开会探讨产品。没有自己的办公室,梁维维只得向朋友在上海民润大厦(爱奇艺总部大楼)借了小小的一个房间。这个办公室非空闲时,三人就窝在闹市中的星巴克商议,“像很多创业故事一样”。
◆如今的法驴团队 游击战般的办公并未让三人感到疲惫,反而觉得刺激。“因为对产品信心爆棚,像打了鸡血一样。” 地推烧光天使轮100万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