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腾讯1分钱中标厦门政务云项目后,中国电信同样的价格中标辽阳市政府一政务云订单。 这里面有不同的观感。很多人在那里抱怨招投标过程里有猫腻。价格确实让人瞠目结舌。 但若你结合这个行业的属性,就能明白,这个不是核心。这背后有一重非常紧迫的行业趋势变化,涉及互联网驱动力转换与ICT产业升级,大家都在卡位、冲刺。 先直接给个断语吧。云计算服务乃至整体基础设施正处于一轮升级进程,过往的不平衡开始进一步分化。 一方面,许多地方政府、中小企业没有能力独立采购高额的设备;而另一方面,互联网巨头借着过去几年从PC到移动互联网的转型,搭建起了庞大的基础设施,它们的服务能力,已经远远超出自己需求,出现了大量服务的冗余。 还记得5、6年以前视频行业的烧钱大战吗?那还是PC互联网为主的年代。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当无数民众适应了各种碎片化生活尤其视频继续扮演更大的流量地主后,这个行业就面临新一轮烽火。可以这么说,过去多年,这个行业迟迟无法赢利,除了前端货币化手段太过单一(就是广告植入)、内容购买成本较高之外,就是基础设施环节的采购成本高居不下。 各种流媒体服务这块要求太高,可能无法代表整个行业。即便其他行业,背后的基础设施搭建也是如此。而且,采购环节有太多不够集约的部分,有的小企业只需要买一个鸡脖子,服务器或CDN巨头提供商非得卖给人家一只鸡。 从IT到DT的转换过程,以及后来行业提倡的“去IOE化”理念里,就有打破过去僵化、强迫、捆绑太多冗余的服务购买模式,走向更多按需购买模式的动向。 巨头们当然也不是没有理念的支撑,比如IBM,很早就提出了On Demand(随需应变)的商业理念,一度引领行业长达10年。但是落实在它的许多服务,比如服务器、数据以及各种解决方案,反而没那么快适应一个碎片化时代。它的服务器被阿里们放弃绝非偶然。阿里的深厚地盘是中小企业群,如果后者的采购成本很高,阿里的日子也不好过,阿里必须具有超越IOE过度垄断的能力。 传统IT业背景下,企事业采购成本确实都很高。我记得15年前,行业里上马一些ERP方面,开奖,流行这么一句:“上ERP是找死,不上ERP是等死。”这里面既有理念冲击内部流程,激发矛盾,又有高昂的解决方案成本决定。 再从另一面举个例子。几年前,杭州的上市公司海康威视曾中标重庆智慧交通与智慧城市项目,传闻一度高达70亿元的单子。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重庆当地政府官员调整,后来的单子缩水。但即便如此,也是采用了BOT的合作模式。你应该能体会到这种传统基础设施的服务,不但成本巨大,而且充满很多风险。它决定了一个产业进程的速度。 而互联网尤其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汪洋恣肆的C端需求成长,整个ICT基础设施如果想保持集约化,它就必须打破IT时代的束缚,走向更多利他的DT时代,更多呈现为集约化、分布式的格局,如此就能重构许多商业要素,打破时空,重新错配,以适应巨大的挑战。 我们说,传统的软件服务业,多年前,atv,早已完成一轮购买模式的革命。而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整个ICT开始具有更大的扩展服务能力。 BAT们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与一部分商业秘密,就在这里。而不完全是前段花里胡哨的引流。当然,也不要忽视ICT里面的传统通信业阵营的巨头们,电信运营商、华为、爱立信这类设备商,它们基本两位一体,都具有非常典型的管道特征。在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响应过程中,它们同样建立起来覆盖广泛、触达越来越灵活的服务机制。 当然也有一种弊端在。那就是过多的基础设施服务能力,BAT、运营商、华为们乃至更多中型ICT平台之上。许多服务上,已经远远超越了它们自身的需求,成为技术的冗余。 如果继续固守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路,这类平台的基础服务能力,无数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各种软件,那些庞大的数据中心,最后都会从冗余状态变成成本中心。未来,还会沉淀为更深的成本。 它们当然不会如此。这也违背互联网业的开放精神。我们说,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一些互联网企业已经变成了“传统互联网企业”甚至通常说的传统企业,很大程度上,就是它们失去了开放的价值。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