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淘票票的梦想就是烧个钱" src="http://www.wzatv.cc/atv/uploads/allimg/170417/045303OC_0.jpg" /> 对于淘票票而言,不烧钱,哪里来的市场规模。2016年的10亿,只是开胃菜。
文/张书乐(TMT行业观察者、游戏产业时评人,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 刊载于《商界评论》2017年4月刊 2月17日晚,阿里影业发布盈利预警公告,预期截至2016年12月31日年度净亏损将会达到人民币9.5亿元至10亿元之间,原因是线上售票平台淘票票为抢占市场份额投入了较大的市场推广支出。 尽管受淘票票拖累而亏损,但阿里影业却无怨无悔,并坚称:未来将继续加大投入,强化淘票票的进攻队形。预计在三年之内,在线售票市场大战将会告一段落。 让淘票票继续烧钱!值得吗? 在线票务红利已尽 要成寡头先烧钱 对于整个在线票务市场来说,烧钱早已是主旋律。 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电影票务在线化率目前已经接近80%,远超北美。这一数据既是利好,同时也在说明,随着近两三年在线票务的大发展,依靠人口红利野蛮生长的时代已告终结。 同时,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年中国在线电影票务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与2015年几乎持平,中国电影市场进入冷静期。由此,艾瑞咨询认为,电影市场的增速放缓将影响在线票务平台的发展。 整个2016年,在线票务市场也在经历着巨变,从群雄并起到三国鼎立,尽管每一个平台或第三方机构给出的数据报告,都差别极大。 如随阿里影业公告一起抛出的一份未具出处的2017年春节档市(大年初一至初七)占率排名显示,猫眼电影以33%仍保持第一,淘票票逐渐接近30%,微票儿小幅下滑至16%,百度糯米电影跌至6%左右。 排名未变,但份额变动较大,是阿里所要释放的信息。 其所依据的排名,则是依据去年7月,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2016中国在线票务平台大数据报告》。在该报告中,猫眼电影以33%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第二名淘票票占21%,微票儿占18%。 “第三方监测平台的数据都不准确。几家都有合作的第三方平台,最终还是要以电影专资办的数据为准。”这一说法,尽管在在线票务平台的圈内业已成了“定调”,但“不准确”的数据监测,在总体上还是能起到参考价值。 比对大多数平台给出的2016年票房数据,不难发现,整体来说,猫眼、淘票票、微票儿占据7成的市场份额,却是不争的事实 须知,2015年初淘票票的前身淘宝电影诞生的时候,其市场份额的占比还不到5%,月活跃用户不过147万,单日最高出票量为30000张;而在去年5期,月活用户已然超过2500万人,直播,单日出票量最高已经达到300万张。 百倍的增长,主要依仗的就是数以10亿计的市场推广。 钱用在了哪里?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对媒体的解读最为直观:“现在市场进入到中低速增长的阶段,想要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实现稳定的增长,票补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简单来说,阿里影业是在抢地盘,用亏损换取市场份额。” 而这,其实是居于在线票务前列的平台共用的逻辑。 不按此逻辑出牌的小米影业,在2016年解散了宣发部门,给出的理由是小米影业“主要做投资和植入的工作”。 跟不上这个逻辑的老牌票企格瓦拉,在金主的撮合下,在2015年12月,和有腾讯背景的微票儿合并;在线票务和影讯的先驱时光网,则委身万达,并将重心转移至衍生品开发,并在去年《魔兽》大电影上以此打出了新的突破口;百度糯米的票务,则由于百度整体战略由O2O转向人工智能,为电影片方、发行方、影院提供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基础设施服务…… 一场大洗牌之下,其实也就从2014年纳影业总裁于冬断言的“电影公司都将为BAT打工”的“BAT+猫眼”大战,变成了淘票票和猫眼之间的对决。 有意思的是,淘票票属于阿里,猫眼电影背后是光线和新美大。而阿里是光线的股东,腾讯有新美大的股份。阿里看似有左右互搏的意味,可却在骨子里透着尴尬。 这样的尴尬也同样属于和腾讯血脉更加亲密的微票儿。
大数据?争上游?淘票票如何实现影业全制霸 脱胎于美团票务的猫眼电影,是阿里的冤家。 2016年初,在新美大成功融资33亿美元后,老股东阿里巴巴却选择决然离开。但其实,新东家腾讯也并不轻松。 一贯独立的新美大CEO王兴坚称,希望猫眼可以独立上市。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