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付费的大范畴下,音频这种形式之所以备受青睐,是因为能帮用户“抢时间”。比如在地铁上,周围都是人,没法看书,看视频也会太累,这时候最适合的办法当然就是用耳朵来听。 安静和避免焦虑,契合了人们在这个时代最大的需求。 同时也成为内容付费制造者们的契机,这并不是为了迎合,而是让更多的人感到舒适。 资本“围猎”耳朵 当众多资本纷纷瞄向视频、文字等以使用眼睛为主的内容产品后,不少资本又瞄向相对空闲的耳朵。且由于音频形式能够解放双手和眼睛,因此可以在很多无法使用视频、文字的场景下使用,极具市场空间。 蜻蜓FM总裁钟文明曾公开表示,通过从相关维度测算,“2020年音频知识付费的市场空间将达到1000亿元,并将出现单个音频付费节目收入超过10亿元的案例。” 内容付费其实已经说了很久,但当下为什么这么火,我们觉得可能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以前认为内容付费是对版权的尊重,是一种法律概念,但今天变成为时间付钱,从一个法律概念变成了经济概念,逐渐变成一个产品形态。我们究竟是要买一种什么产品,是一本书还是一本杂志,还是一个音像制品?这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同时可以发现,目前的音频付费领域,除少数付费音频节目外,其他很多作品难以实现较好的销售。 这首先是因为一部分用户还未培养出付费习惯,不愿意进行付费或只是刚刚培养出付费意愿但还未走向下一步付费行为;另外,由于用户只能选择一小部分试听再决定是否付费购买,所以不少用户往往会参考创作者的影响力来帮助自己做选择,使得名人的作品往往能够获得更多机会,而其他作品可能会被用户忽略或跳过。 这就要求,内容付费一方面是和用户心里的贴近,直播,一方面是平台对于付费这个行为的不断简化才能让用户对于付费场景感到轻松和贴切。 现在可以看出,知识并不是因为它原本的内容而产生价值,而在于知识可以为用户提供服务,这一服务才是价值本身。以蒋勋的节目为例,之所以能够在用户心中产生巨大的影响,从内容本身来说,蒋勋的独特气质和红楼梦、文化等要素产生的化学反应。 从知识本身看到,蒋勋的内容并没有给用户定制化流程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但他通过历史和美学服务了大众的精神世界。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