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明:第一,抱紧像王老师这样的科技圈的大腿,第二,我觉得跟产业里面要足够近,我们看了一批今年上半年特别火的医疗影像公司,确实我们发现又跟之前一样,全是纯BAT的团队,这里面很少有人在医院里干过,连医院的需求、医生哪个环节是最花钱的都不知道,好多人做检测环节,其实检测环节医院最不挣钱,医院最挣钱的是化疗、做手术。 所以你做的东西如果没有进到那些环节,帮助他提升效率,光是在检测环节,即使你可以切进去,我们觉得能产生的商业价值也不大。 杨静:是不是离死越近的越能赚钱? 黄明明:不能这么讲,我们是救死扶伤,把你拉回来了,这个是最能挣钱的。 张益肇:刚才黄明明讲的非常好,未来5年肯定是AI加HR,就是说人工智能加人的能力,甚至人工智能扩大人的能力,我觉得是这个趋势,而且是在垂直领域里面。 我们最近在加拿大买了一个公司,是一个非常强的人工智能的公司,最近同事跟我们介绍,他们做了一个系统非常有意思,汽车使用的手册通常很后厚,四五百页,从来没有人看。所以他们说让机器来读这个手册,你以后在车上突然说,我听说这个椅子还可以加热,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开,那很好,你就自然语言问一下,这个椅子怎么加热,那以后四五百页也不需要了,也省了很多资源。 未来怎么样跑出人工智能来帮助人,减少不必的浪费或者说时间的使用,我觉得这个会远比取代人来得更快。 王田苗:我广义的说,人工智能机器人这个角度怎么来理解,我始终坚持两条信念,不知道对不对,我认为人工智能是引擎,是交融、交叉,不能孤立的来看待人工智能。 我的第二个观点,我们抛开人工智能、机器人这个事情来看,其实埃隆马斯克的观点是对的,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什么意思呢?不管是什么东西,你能不能够解决我们的痛点。所以造车它就进入到制造业,做食品安全就进入到食品工业。一定要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去做人完成不了的东西,不要把产业和科学家做的事情给搅到一块儿。 如果沿着人类和仿生所做的事情去模仿,最后和产业是背道而驰。所以第一性原理就是说,需要什么就解决什么,人工智能就会在那里发光。 要捞到独角兽,我有三个观点,第一确实要对行业做分析,不管谁做,这个商业模式接地气怎么接的,这是特别重要的,有这个行业再挑人。为什么呢?这个事情的路太长了,如果你定位在天使,只做零和一,那么你就知道你选择的这个CEO就是这个人,如果你是一到十,那么你就这条线,你如果最后剩10-100,这个人就很重要了。 张泉灵:我原来当过记者,我可能从完全不同的角度,不是从科学家、产业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我会反过来看,我会去看,原来可能跟人工智能不相关的人会怎么来看,我为什么会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呢?我老觉得人工智能这一波,技术可能像雷师兄说的,就差最后离门槛的那一点点,但是我觉得那一点点谁是跃过门槛的,我觉得不仅仅是做技术的人,不仅仅是原来产业内的人,很多是产业外面的人相信了,就能够帮助你一块儿跃过去。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举一个例子,我特别爱看华强北,其实华强北代表着一个非常务实的出货方向,他们在出什么东西,什么东西在端上的出货量一定会变大。 另外一个角度,比如说医疗,我们都要问医疗的项目,你的数据从哪里来,而且我一直说,特别跟临床、诊断相配合的人工智能,你如果不是真正从研究的阶段入手,不是从研究阶段就跟临床医生在一起,这就是耍流氓,这是我一直的观点。 但是原来这一波的人工智能,你想要去说服医生跟你配合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医生对于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是远远超过一般人的。所以,你前两年跟医生谈人工智能的配合,医生都不信,这不可能,我不会相信你对我的辅助诊断,我不会信,但是这一波你说是故事也好,或者是Google帮着一块儿做的PR也好,总之有一大批医生信了,他真的信了,因为我自己个人做过很多年的,跟临床诊断相关系的公益,所以我认识好多大夫。从今年以来,我起码帮助六个医生对接过,我们有这个问题,你们现在在搞的人工智能,能够对我们有帮助吗?我哪知道有没有帮助,但是我可以帮助联系,我说你们一起搞一搞,搞个课题也许会有帮助的。 最后的临门一脚,真的是一群不相信的人相信了,他们就能够帮助这个产业,迈过那个槛。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个人是非常乐观的。 杨静:这就是我们媒体的价值。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