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克里斯唐 从果壳的在行、知乎live,到罗辑思维的得到,以及36氪的开氪。2017年知识付费成为内容创业领域燃起的一个新热点,而这个热点,源自早些时候的“新媒体创业”。 新媒体创业已经从早期的内容迁移,到目前形成独立的商业模式。不论是传统媒体人跳槽创业,还是外行人进入这一行业,大部分的新媒体已经完成了对媒体产业的重构。 这种重构的改变还在不断发生,为此36氪和中欧商学院举办了一次“新媒体创业沙龙”。我们联合邀请了蜻蜓FM、华尔街见闻、知识分子等新锐媒体创始人,也包括第一财经、咪咕视讯的等传统媒体的掌门人,另外作为活跃在内容投资领域的真格基金,也加入了沙龙的讨论。 沙龙讨论气氛和新媒体创业一样火热。对于内容创业的未来路径,36氪创始人刘成城认为关键在于媒体本身能不能成为品牌,这也是打破媒体发展天花板的关键所在。知识分子CEO纪中展认为内容创业天花板是需要被打破的,“当内容成为入口的时候,它就会有很多可能。” 对于时下热议的知识付费,华尔街见闻创始人吴晓鹏认为,知识付费有很大成分是为知识相关的服务付费。当然,纪中展依然认为知识付费天花板过低,他认为资讯比知识学习本身更有付费的可能。 传统媒体转型是老调重弹的话题,但这些媒体的转型变化却依然值得关注。作为全媒体多终端的第一财经,集团副总编辑张志清认为,要做更深耕细作的转型,核心还在于要建立起产品思维和用户思维。“当渠道溢价和流量红利消失的时候,只有通过产品、用户跟商户连接,才会寻找出新的商业模式。” 咪咕视讯CEO王斌认为,5G时代和短视频时代的到来,坐拥中国移动带宽资源的咪咕视讯,或者会成为短视频一个想象力更大的内容平台。 以下是沙龙上的干货集,欢迎留下评论。
36氪创始人刘成城 内容创业的天花板,在于品牌 刘成城(36氪):内容创业发展的临界点,在于媒体能否成为一个品牌。对于类36氪的,你就要在这个行业成为一个品牌,然后才可以往其他方向做,否则随时可能被人打掉。 对于36氪这种行业属性非常强的媒体,可以往行业方向做延展。比如最近包括真格基金在内的客户要买我们一个(木头管退)系统,36氪就是一个最强的销售渠道,如果要找卖给VC软件渠道,那肯定就是我36氪,没有第二家了。 内容创业未来的方向也包括品牌,只要媒体成为该行业的品牌,大家就会相信你有资源可以往别的方向延展,就可以往别的方向加入。 纪中展(知识分子):内容有天花板吗?是不是每件事情都有天花板?当你感觉做1个亿都很乏力的时候,为什么很多人还感觉自己还有10亿美金,或者已经做到10亿美金,并感到空间无限呢? 从成功学的角度来讲,这不仅仅是心态的问题,而是思路没有打开。还与对于自己业务模式定位有关。比如内容,如果按照过去二元销售法,atv直播,把广告卖给客户,把读者卖给广告客户,肯定是有天花板的,而且这种天花板比较低。而当内容成为入口的时候,它就会有很多可能。 从内容天花板来讲,“知识分子”如果定义为媒体,就没有什么空间,在短期内没有收入的可能。但是如果往科学教育方向走,至少我们有可能在短期内增加未来的十五分之一的收入。 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其实是有天花板的,但是如果做成“得到”就好像没有天花板,手艺人罗振宇和包工头罗振宇是不一样的,如果可以找到15个罗振宇,就是15乘过去的收入。如果要做更多,那就是看他有没有李彦宏或者周鸿一的能力,获得更多的流量。 刘成城(36氪):90%以上的东西逻辑上来说都有天花板,只不过内容的天花板看起来比卖面条要稍微高一点。 内容的天花板跟内容的生产方式有关。媒体行业大概分为三种内容生产方式。一种是渠道,第二种是媒体品牌,第三种是自媒体。如在零售行业,渠道就是万达广场,品牌就是优衣库,自媒体就是没品牌的服装店,这样的服装店很容易倒闭的。只有成为媒体,才有基于该基础往别的方向发展可能性。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