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言之,如果你决定以“新媒体运营”作为自己的职业,也就意味着, 接下来的多年里,用人单位对你的考察,都是从你是否会追热点,爱玩微博微信,写没写过爆款,懂不懂得如何涨粉。这当然会对一个职业新媒体运营者产生相应方向上的激励。
这类似于企业与职业经理人的关系,也存在“委托-代理”的矛盾—— 当企业利益和职业利益产生矛盾时,经理人时常会选择对自身职业发展更有利而非对企业更有利的做法。 通过新媒体和企业、机构的主营业务形成有效的协同,为企业、机构带来漏斗底部的用户——这固然对当下的业务非常重要,但是假如你想凭借工作履历找到更好的工作,就没有那么大的作用了。新媒体运营者的下一个雇主完全可能和前雇主完全不在一个行业。这就让他们更难有动机去学习理解机构、行业的业务逻辑。 他们非常清楚, 当下一次坐在HR对面时,他们需要回答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你做过10万+吗?” 5 相比杜蕾斯和海尔,去年在VC圈内颇受好评的“峰瑞资本”公众号,可能提供了机构新媒体更值得借鉴的一种样本。和大多数VC业的公众号不同,“峰瑞资本”所推送的内容有大量是值得投资者、创业者参考的案例分享,原创程度也很高,这部分内容同样可以起到激发分享、获取流量的作用,同时它带来的流量更加精准,和机构的主营业务有密切的关系。同时,这又展现了峰瑞资本这家机构的专业度和聪明程度——这对于过滤潜在用户来说是很有用的。 峰瑞资本找到了业内最优秀的一些人来帮助打造这样一个运作良好的新媒体漏斗。当然, 这并不是很多机构所能具备的条件。
现在,机构中负责运营新媒体的人大概有两种来源,一是熟悉新媒体环境,但没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年轻人;二是机构内部了解业务,但不理解媒体传播的专业人士。 这种背景的差异让机构的新媒体运营策略出现两极化:要么追求粗放的流量和关注,要么继续充当张贴企业信息的电线杆。 这两者都不够理想,但是由于 前者的数据至少提供了表面上的收益,所以反而成为大多数机构正在效法的模式。看上去很好的数据也会掩盖新媒体运营没有实际效果的真相。一旦有了热门推送,再加上机构内部人员的“自刷屏”,很容易让机构上下对新媒体运营的工作效果产生错误的认知,atv,进一步耽误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现代历史的大部分时期,媒体漏斗的上下部分其实是分离的,专业媒体负责用内容引起用户的注意和兴趣,而机构则付费购买媒体预留的广告位置,来完成剩下的转化工作。 要求非媒体机构和个人具备运营完整媒体漏斗的能力,是当前市场提出的一项全新要求。 目前看来,机构和具体的从业者都需要时间来消化这种需求,并完成自己的转型。 本文作者:高颜值新媒体专家,刘晨;请关注他的公众号、知乎和这个专栏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