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多年之后,NBA全球老大可能还会在某一个寒冷的春天再来中国,同样的一幕是,他可能要向微博苦口婆心地解释NBA的新业务,拜托微博给予更多。 1989年,时任NBA全球总裁的斯特恩,在北京春寒中等了一个多小时,得以向央视领导兜售NBA概念,一项体育运动如何转播不收费云云……最终央视同意合作。 28年后,2017年3月6日,经历了225天的艰苦谈判,微博牵手NBA,双方建立了战略合作,周期长达4年。 这一幕转换,隐含着怎样的产业变迁?它似乎可以归约为两个基本问题: 一、28年后,NBA联盟为何在电视媒体之外,与一家社交平台建立如此长周期的深度合作? 二、过去一个周期,NBA确实也曾牵手过美国推特,以及旗下拥有微信平台的中国腾讯。全球社交平台如此之多,NBA为何选择了中国微博? 第一个问题看去相对容易理解。 电视形态的媒体 ,至今仍是民众获得信息的主力通路,但它的单向、集中、控制式的传播,已很难适应全新的时代。 这是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碎片化时代。用微博总裁王高飞的话说,“今天我们越来越难让用户集中下来一个小时或者两个小时去看内容,这是所有的IP方都会面临的压力”。 多年来,电视开机率曾持续下降。最近几年,随着OTT普及,加上综艺节目热火,略有提升。但民众的收视习惯已不可逆。NBA比赛再好看,要让人守在那里持续看上一个小时,已非常困难。 “中心化”的电视形态依然会是一个通路,但“去中心化”的手机等终端,早已成为无数民众不可逆的内容消费平台。 NBA中国COO 钱军说,这确实已经不是一个靠传统电视或过去的互联网形式传播的时代,即便在美国,“不管是总统发言还是各个方面社交的平台”已经起到了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 去中心化风潮之下,社交平台能将过去集中播控的平台打碎,将内容颗粒化,以适用碎片化的场景与移动端体验。王高飞认为,如此,一个IP覆盖的用户数、商业价值,可能是过去的十倍甚至上百倍。 这也是自然界的规律。读过第三世界院士牛文元的名作《自然地理新论》。其中,他论述过,一个物体,当被分成更多单元后,受力面将呈几何级扩大,它与外界的链接能力、信息反射能力、能量转换速度会大幅增加。 这已是常识。但要提醒的是,里面隐含更多社会层面的变化。大众关注的赛事焦点,已经不仅仅是比赛本身,它还有更多人性、人文、价值观以及衍生品的诉求。我们所说的比赛,除了时间面临碎片化,促成比赛的所有要素,从人、信息、空间、服务、商品甚至连传播本身,也成了内容的一部分。 社交平台相比传统媒体,以及早期门户或其他单一形态的媒体形式,已经成为一种集大成的生态平台。它深深迎合着一个时代。 但这并不能回答上面第二个问题。就是说,为什么在诸多社交平台中,NBA会选择微博作为它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的战略伙伴。 我们能想到很多社交或社群竞品。比如微信、FB、snapchat、line、推特、陌陌甚至知乎的模式。它们都有自身比较独特的适应多场景、碎片化体验的能力。 但如仔细分析下来,可以很快体会到: 一、与微博相比,它们更多只是在单一或有限服务模块上构成竞争,开奖,而微博则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竞品的商业模式与服务,都能在它上面找到。它能提供比上述竞品丰富得多的内容、商品、服务呈现形式; 二、微博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生态体系,而其他除了推特,基本都是半封闭的体系,更多集中在有限的熟人社交层面; 三、与微博相比,竞品们更多是一种社交与社区概念,而微博既有社交属性,更有强悍的媒体属性,传播力强大。 记得微博诞生后半年,人们都已经为它的母体新浪焦虑了。因为,大众迅速将微博当成获取最新消息的平台。当年,几乎所有重大社会事件,名流花边,都能在微博上快速引爆,像蘑菇云一样高速扩散。 在开放的生态、强悍的媒体属性两大维度上,就足以让人体会到NBA牵手微博的原因。 NBA看重中国市场,尽管过去有多种合作,尤其是与电视、传统互联网形态。但这个阶段,过往合作已经累积太多不堪,很难持续。比如成本,作为大IP,NBA虽有议价权,但随着价格高企,它再想像过去那样将赛事打包卖给中国单一主体,已经越来越难。几年前,我们说,买剧如买房,行业走向瓶颈。其实体育IP争夺同样如此。前段,乐视放弃中超转播版权,不就因资金链问题导致无法承担成本嘛。 NBA造就看到这种积重难返局面。这不是一种健康的生态。它的形成,除了非理性竞争原因,与市场没有快速适应碎片化时代的挑战有关。 那么微博仅靠开放的生态就能化解这一挑战吗?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