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在见到雷老板之前,余洋和合伙人侯笑笑已经见了十几家投资机构,但他们都觉得农业产业链太长,不敢轻易冒险。这时,专注农业的顺为基金向余洋抛出了橄榄枝。 “我们不是要为难你,是想帮你把商业模式梳理清楚。”雷军说完,就接二连三地抛给余洋几个尖锐的问题,“飞防队跳单怎么办?”“不自营如何保证服务质量?”剩下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余洋和侯笑笑更像是在经历一场面试,对抛来的问题见招拆招。 “面试”结束后,和侯笑笑刚离开,余洋就收到一条微信:回来,有结论了。 当晚,农田管家和顺为基金敲定了100万美金的天使投资。雷老板说,这是给你三次试错的本金。 余洋说,对于创业初期的农田管家来说,重要的是验证这种平台模式行不行得通。2016年7月,完成天使融资的农田管家把第一个服务点设在了湖北襄阳:典型的商品粮基地,种植区一年两季种植,相对于北方,这里喷洒周期长,可以用半年来验证模式,剩下的半年去调整和复制。而北方地区的农田地块更平整、面积更大,等模式验证成熟后,适合进行大规模复制。 两个月后,荆州和益阳两个分站建立,荆州可以覆盖荆门、潜江、仙桃地区,益阳能够覆盖洞庭湖区,三个站点共覆盖11个地级市。 平台上的数据让余洋松了一口气。当年10月,农田管家实际作业10万亩次,到了今年1月,农田管家累计订单超过100万亩次,这样的数据也说明了,农民对于飞防队的接受度在逐渐提高,并且,目前的团队也有足够的获客能力。 乍看上去,植保无人机像一个XXXL版的航拍无人机,运作时会载着10公斤的农药沿着作物上方1.5米到2米的区域飞行,当其以每秒5到6米的速度飞过时,八只机翼旋起的强大气流让作物顺势倒下,雾化颗粒更细的农药能够直接喷洒到根部,农药用量更少而效果更好。 ▲农田管家团队 对于无人机喷洒的成本,余洋给农民算了一笔账:农田管家平台上的无人机每亩收取10元的服务费,一天150块左右的人力成本就能够完成10亩地的喷洒任务。 “价格上只是比人工略便宜,但重要的是植保无人机能够省去农户的时间、农药这样的隐性成本,还能降低中毒的风险。” 目前,植保无人机能够连续作业15分钟左右,一次完成12~13亩的喷洒任务。 做无人机中的“滴滴” 农田管家在农户和飞防队之间,承担的是一个无人机调度平台的角色;这个平台和农户之间又通过县级合伙人收集农民的喷洒需求;平台则根据植保站的历史资料、气候、气象、病虫害等大数据给出合理的喷洒时间,调度飞防队下乡服务。 先说飞防队的调度。相对于滴滴打车这样基于地理位置的即时响应订单,农田管家这种平台对于无人机的分布密度并没有太高的要求。 一般来说,平台会提前半个月给农民提出喷洒建议,并发出病虫害预警和用药建议,由于病虫害防治一般有5到7天的窗口期,平台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无人机的调度并作出订单的排期。 “很多在湖北、湖南作业的飞防队都是从黑龙江过来的,因为东北地区只有7、8月是作业高峰期,剩下的闲置时间则会被平台调度到南方作业,但如果不通过平台就贸然进行异地作业,则会面临订单不足的问题。” 再说平台与农民的对接。之所以在平台和农民之间设置一个县级合伙人,是因为农民较为分散。目前农田管家平台上的合伙人有120多家。 这个县级合伙人就是当地的农资零售店。因为余洋他们发现,为了购买化肥、种子、农药等,农民和农资店的沟通最为频繁,而他们的喷洒需求基本都会以乡镇为结点,聚集在此。 通过农资店,农田管家能够间接既能收集农民的需求,也能对植保无人机进行快速推广,挖掘潜在用户。而农户能够得到农药采购、病虫害防治、植保无人机使用的全套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