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这片混沌的市场正逐渐变得清晰,大公司的战略路径今年将明显地走向分化。 文 | 孙然 2016年搜狗全年营收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净利润6.4亿元人民币。去年一年,这家搜索公司的移动端流量增加了70%,增长规模高于PC端一倍有余。最新财报出来后,媒体沟通会上的王小川的状态很轻松。 总体而言,去年是搜狗平稳增长的一年。36氪查阅2016年四个季度的财报发现,搜狗相对于去年同期的增长分别达到35%、27%、9%和11%。 与此同时,IPO的事也逐渐有了眉目。王小川透露,搜狗跟腾讯和搜狐这两大战略投资方在上市的事情上已经有了共识,目前在沟通权益问题,所以还没有具体的时间表。今年的变化是,大家真正开始坐下来谈了。 在搜索引擎的市场中,老大和其他选手的领土往往呈现出二八分化,在百度的挤压下,存活并不容易。不过目前在国内拿到第二名的搜狗,也拿到了这个位置的隐含价值,即更容易与其他其他厂商达成战略合作。 这也是搜狗去年重点投入的破局策略,通过整合更多行业资源,发力垂直领域去寻找跟百度的差异化优势。继此前跟微信搜索和知乎达成合作后,搜狗去年又先后跟google和微软必应达成了合作,发力学术和医疗这类垂直搜索领域,同时通过翻译技术把海外搜索的英文内容也纳入搜狗的内容库。 不过搜狗的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多。王小川提出了一个观点,“搜索即AI”,在这个层面上,除了百度,科大讯飞、微软等押注AI的大公司也开始与搜狗正面交锋。 过去一年,这几家大公司,都呈现出机器翻译、输入法、AI开放平台等多条产品线并发的局面,表面上看大家的战略方向趋同,但今年,它们在AI领域技术方向上的差异,会越来越清晰。 这点从大家各家公司参与人机大战玩的游戏中,就可见端倪——例如搜狗的机器人汪仔在《一站到底》跟人类比拼知识问答,百度的机器人小度在《最强大脑》比拼图像识别和声纹识别,不同的游戏项目选择背后,是不同的AI技术方向,而这种差异,最终也会体现在这些公司推出的产品形态以及商业化路径上。 “大家做人工智能选择不一样。我们不叫以搜索为核心,而是以自然语言处理和自然交互为核心,交互的目的是为了回到语言里。我们的选择不是图像和语音,这跟百度的战略选择确实有不同。” 未来搜狗做AI的方向是什么?36氪从与搜狗CEO王小川与搜狗首席科学家许静芳的对话中,梳理出了以下有价值的信息: 关于整体AI行业趋势和搜狗的战略方向 问:去年至今的行业反应,AI似乎有一些遇挫,你怎么看待这个趋势?目前深度学习遭遇了哪些瓶颈? 答:最开始在AI方面谈AlphaGo的时候大家都是比较悲观的,后来AlphaGo赢了,大家就开始过于高调了,觉得这个机器可能马上把人都干掉了,讲了深度学习要统治世界等等。我说深度学习就有一个瓶颈的,不要把它想的什么都能干,即便做无人驾驶都没到那么靠谱的阶段,而且机器现在对语言的处理能力很弱。 那时候行业投资很疯狂,大家会幻想,投资人会有一种情结,看不懂的东西就觉得特别美。创业者本来就很疯狂,在投资方的推动下,最后想出的事儿可能和现实就有差距。比如做图像的一些公司,很多公司都在亏损,最后都卖掉。在这里面,大家对技术的可行性和商业模式没有深度思考。深度学习有很多瓶颈,即便能做事情也要分(着看),如果只做识别、合成、生成,可能商业价值是小的。机器用来做判断,making decision这个事情才有很大的意义。在商业价值里面我们可以想,这个事(做判断)才是有意义的,确实有些“坑”大家都进去,但最后技术做不到或技术做到了但没有商业上的应用场景或商业上的收入。 现在为止,我发现行业中一部分的东西过于低迷,觉得这个东西不行或者(泡沫破灭)。但是我们知道,当机器开始能做判断的时候,本身能够产生商业智慧,它有服务上的价值和变现能力的,而做合成、生成和识别,是能改进交互的,而改进交互最受益的公司就是搜索类公司。所以,搜索类公司在AI行业里是受益的,而且就用它提高自然交互和知识计算,那相对是稳健的。 问:今年搜狗在AI方面的战略方向是什么?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