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无人机产品的强制管控并未实施,但随着产业的发展、媒体的报道以及大疆跟进的若干思考,这些信息已经给整个产业搅起了不小波澜——无人机产业尚属小众,很多小厂商更是难以自保,现在产业又要生变? 要说无人机产品已有规矩,操控无人机的人也有人的规矩。看起来小、玩具一般的无人机带来的伤害已经证明——无人机并不应该是任何人都能玩的东西,人该怎么管? 风吹草动下的政策升级 无人机领域,实际上在一些城市早有政策,比如在北京大疆将限飞区域设置到六环以内。关于民用飞行器的政策升级,也有不少媒体做过总结:2015 年 12 月,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发布《轻小无人机运行规定(试行)》,要求无人机驾驶员必须取得适航许可,否则就是违规操作,属于“黑飞”将被罚。 2016 年,民航局空管行业管理办公室发布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空中交通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应当为其单独划设隔离空域,明确水平范围、垂直范围和使用时段。可在民航使用空域内临时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划设隔离空域。但飞行密集区、人口稠密区、重点地区、繁忙机场周边区域,开奖,原则上不划设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区域。 《民用机场管理条例》也规定,在机场净空保护区域放飞影响飞行安全的鸟类,升放无人驾驶的自由气球、系留气球和其他升空物体,情节严重的,将处 2 万元以上 10 万元以下的罚款。
政策上虽然都有明文规定,但无人机产业却难以硬性执行。专注无人机产业的科技作者 Odin 提到“无人机的界线模糊,在法律上难以界定;无人机尚未监管,难以找到幕后飞手;无人机供应链也很复杂,更难管理那些自组的航模;”这些都是无人机政策监管的困境。不过这却没有阻止继续升级的文件。 2017 年 1 月 16 日,公安部发布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可以理解为升级性的处罚政策。 征求意见稿在第四十六条特别增加规定称,违反国家规定,在低空飞行无人机、动力伞、三角翼等通用航空器、航空运动器材,或者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系留气球等升空物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舆论已至,无人机产业的规范管理、立法呼之欲出? AOPA 认证是否囊括 DJI 产品?“证书也仅就是个证明而已?” AOPA 中国,全名是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它就是中国民用航空局确定的无人机驾驶员资质管理机构。 2014 年 4 月 29 日,国家民航局正式下发《关于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资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确定由中国 AOPA 负责,在视距内运行的空机重量大于 7 千克的和在隔离空域超视距运行的,所有无人机驾驶员的资质管理。 界面 2015 年底对 AOPA 协会有个采访,提到了关于 AOPA 的诸多细节。 而在 2013 年,民航部门就出台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要求重量小于等于 7 公斤的微型无人机,飞行范围在目视视距内半径 500 米、相对高度低于 120 米范围内,无须证照管理,但应尽可能避免遥控飞机进入过高空域。 而重量等指标高于上述标准的无人机以及飞入复杂空域内的,驾驶员需纳入行业协会甚至民航局的监管。也就是需要考证。 从重量上看,大疆旗下的精灵产品不应该属于监管范围内,也无需证照管理。但“飞行范围在目视视距内半径 500 米、相对高度低于 120 米范围内”又限定了飞行范围,问题是有多少人会在这样的安全区域下飞行? 图片来自 whole-smart AOPA 协会和大疆之间业界也有诸多探讨,两家企业甚至因为同样培训飞手而“互刚正面”——AOPA 到底能不能管理大疆无人机?AOPA 认证到底有没有用?大疆也推出了类似飞手培训的课程,价格仅为 AOPA 的 1/3 – 1/2?之前甚至有知乎网友长篇大论分析了 AOPA 的资质,指责其认证文件和效力问题。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