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任何产品在 不同生命周期面对的主流用户群体颇有不同,通常随着产品的成熟,用户群体也 由核心用户向周边用户不断扩散,而涉及的业务范围也不断扩大。 如下图所示:
因此,当我们运营人从事全新行业的产品的运营工作时,可以依据当下产品生命阶段所面向的主流用户群体来确定业务边界,而 没必要“一步到位”花大量时间将 未来潜在的业务领域研究透彻。 这不仅工作量极大,而且不科学。 比如2B移动办公产品,如果起初的主流用户是小微企业,那么一开始就没必要研究500强企业的管理运作模式、信息化建设情况等。 业务边界是识别下述业务内容(识别参与者、关键要素价值等)的基础,因此,第一步我们就需要多加留意,确保业务边界尽量完整。 步骤二:识别核心用户、所有参与者及其关系 承接上文,当我们明确了运营当下的业务边界后,就不难识别出在业务范围内的“参与者”(包括企业内部参与者,比如产品人、运营人等)。 通常,李少加建议我们可以 从核心用户出发,逐步遍历与核心用户发生关联的其他参与者,直到无法继续遍历为止。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即持续询问下述问题: 核心用户A是谁? 为该用户提供核心价值的参与者有哪些? 是否还有更外围参与者在影响着这批核心参与者?如果有,一并列出 …… 主要用户B是谁? …… 以此类推 我们以泛知识类产品(比如,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为例,简单说明下: 核心用户A:产品经理初中级从业者及准产品经理 为A提供核心价值的参与者有: 一、二线互联网公司资深产品经理 社区内编辑 互联网商业研究者(比如李少加这类人群) 广大创业者 知识类媒体从业者 ……等等。 核心用户B:运营从业者 为B提供核心价值的参与者有: …… 以此类推,不复赘述。 当我们将所有的参与角色遍历出来后,为方便记忆亦可以画一张图,如下所示是一张直播类产品的用户及参与者示例图: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