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朔/文 在东京 大概是五六年前。日本东京。 王传福换乘各种公共交通工具,仔细调研这里的轨道交通。他总是跑到最靠近车头的车厢,因为这样最能看清路况。 东京的轨道交通有1300公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中地铁有396公里。 为什么地铁比例不高呢?因为地铁好,但也好贵。在中国,大数是:修1公里地铁要8到12亿元,每年维护费要3000万元,以保证地下时刻排水、通气和高等级安全。如果一列地铁运量达不到每天每公里7000人,经济上不划算。全世界的地铁公司,只有中国香港能靠自己赚钱,其票价占总收入的14%,主要靠沿线物业开发和商业收入。 大东京人口为3500万,汽车有800万辆,比北京多300万辆,但并不堵。原因是人们平时坐公交,很多大公司也没有几个停车位,人们周末才开车,而周末没有明显的高峰期。 大多数东京人在大多数时间坐公交,是因为住宅区离公交站点很近,十分方便。同时,公共交通换乘要走一些路,从住宅到站点以及每天换乘来回行走,累积下来也是个不小的数字。因为多走路,东京人偏瘦,也长寿。 王传福明白了,东京是“轨道上的城市”。轨道交通适度先行,先建轨道、车站,围绕于此再布局社区、商业、写字楼、公园,等等。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东京TOD模式(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 中国呢?王传福把中国的城市化模式叫“车轮上的城市”、“路上的城市”。汽车如果不限购,每年增长15%,三四线城市现在就是这样的增速,而路的增长每年1%都不到。中国有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化运动,加上消费升级带来的购车潮,城市一定堵,而且会越来越堵,从一二线开始,三四线城市也会慢慢变成堵城。 造“云轨” 王传福是一个企业家。当企业家看到城市治堵的超级难题,能不能找到一种方法,把解决社会问题和创造股东价值结合起来? 王传福想到了一个几十年前就有、但后来被遗忘的办法,就是把地上的路搬到空中,相当于路上做减法,空中做加法,形成立体化交通。他的基本思路是:路是给车修的,轨道交通是给人修的;路越修越多,但车更多,j2直播,最后越修越堵;而发展空中轨道,从“车轮上的城市”转变为“轨道上的城市”,才能彻底地解决城市拥堵问题。 | 立体化交通解决方案 王传福给比亚迪的空中轨道交通项目取名“云轨”。花了5年时间,斥资50亿,终于研发成功,并在比亚迪厂区先建成样板,实际使用。 “云轨”的好处有哪些呢? 建造成本低:造价为地铁的1/5; 建设周期短:时间为地铁的1/3; 地形适应性强:爬坡能力强,坡长100米、垂直高度可上升10米,同样坡长地铁可上升的垂直高度仅为3米;转弯半径45米,不像地铁要300米才能转得过去; 噪音低,可以从城市建筑群中穿过; 不占用路权:单轨,在城市绿化带上空10-15米的高度修建,不太涉及拆迁; 运能适中:编组灵活,单向运能为每小时1-3万人; 无污染、零排放:行驶靠电。车厢备了电池,刹车的时候能把电回收一部分,假如遇到电网意外断电,可以用电池动力把列车推到站里去,用电池最长能跑10公里。 “云轨”2016年下半年亮相。它适用于中、小城市的骨干线和大中城市的加密线等线路,可以和地铁、公交巴士等其它交通工具错位发展,互为补充。但是也有人在网上开玩笑:“云轨”是什么鬼?一个民营企业怎么可能做得起来轨道交通? 实际情况是,比亚迪已经和十几个城市在洽谈建设“云轨”,市场需求巨大。由于“云轨”要在地方建厂生产,还可以带动当地GDP,更受政府欢迎。 | 比亚迪全球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 不仅政府,万科、碧桂园、华侨城等开发商也闻风而动。万科和比亚迪结盟,将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工业园区开发等方面深度全面合作。万科的“城市配套服务商”定位与比亚迪的“云轨”愿景高度重合,郁亮说,“轨道+物业”是万科非常看好的解决未来普通人居住、生活、工作的模式。碧桂园去年11月和比亚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轨交建设、轨交沿线和工业园土地开发方面建立优先合作伙伴关系。华侨城与比亚迪的合作模式是轨道加旅游,主要解决游客蜂拥至旅游景区导致的拥堵问题。 “云轨”之前 现在回答为什么一个民营企业能做轨道交通的问题。 空中单轨电力交通,目前掌握技术的是庞巴迪和日立,以及比亚迪。中车也有能力,但目前主要忙于地铁、高铁。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