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高手在民间,能长久混创业公司的一般都得有两把梳子,有的显露在明面,有的深藏不露。更别说现在大公司有能力的产品经理,工作几年后都会不甘寂寞,自己创业或者加入创业公司。所以有的创业公司也是藏龙卧虎,或者说有的创业公司的产品经理在素质和能力上和大公司没什么差别。 8. 姿态低,潜力大,势能高 创业公司的人成长空间大,很多时候都是在追赶,他们禁忌和束缚相对较少,成长的潜力较大,一旦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和方式方法,很容易获得更大空间和成长。 不像大公司那样,每个人都是螺丝钉,变动小,只能靠顶位晋升。 自古英雄出草莽——创业公司稳定和快速发展也能给他们在物质财富、价值实现乃至名誉地位上带来巨大满足和成就。 当然创业公司的环境、制度、流程和人才情况都直接影响着一个产品经理的成长,尤其是新人。相比于大公司完善的培养体系,健全的人员配备,专业的工作能力,一些创业公司成长起来的产品经理往往存在很大的劣势,可能会涉及以下方面: 视野狭窄,产品意识薄弱; 用户思维差,缺乏用户体验知识储备; 产品逻辑不够严密; 忽略细节; 功能设计深度不够; 流程意识差,跟进、推动、验收上线后的及时响应和研究环节缺失; 需求管理、版本计划不够合理; 项目推进和管理等高阶能力差; …… 前五点告诉我们,其实创业公司产品经理最容易被人诟病的是其专业性,atv,然后才是高阶能力。因为高阶能力也不是大公司每个产品经理都具备的。 好了,认识到问题了,那接下来我们看下怎么解决问题?如何突破自己头顶的这块天花板——专业性呢? 如何培养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性 1. 培养自己的产品意识 01 培养产品意识的最佳途径就是多使用产品 多尝试用各种产品,长期的体验和积累能让你形成自己对产品的感觉和认识。你肯定听说过“一万小时理论”,这个同样适用于产品经理培养产品意识。 整体层面:你所体验的产品他是怎么定义的?他的解决什么问题?他的目标用户是谁?我们通常用一句话描述。 思路以及内部构造:逻辑、流程、交互、需求、商业模式、解决方案、运营手段等等; 作为一个职业产品经理,不应该有产品禁忌,你体验的范围要涉及所有领域的产品,这是一种职业精神。 02 尝试用一套方法去分析产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互动 你可以通过App Store来还原产品,通过版本发布可以学习到很多产品的“秘密”,这些“秘密”揭示了产品节奏和规律——如何进行版本设置,如何控制产品节奏,如何小步快跑等等,如果你通过App Store分析下自己的竞品那肯定更会收获颇丰。 你可以通过使用精益画布分析产品,你可以了解产品的思路,用户需求和解决方案以及商业模式。 你可以使用产品swot分析产品所面临的商业竞争以及在市场所处的位置以及优劣势。 再比如你还可以使用产品生命周期曲线(PLC)分析该产品在不同阶段所侧重的产品思路和运营手段。 如此等等。 03 边做边学,积累和沉淀方法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在项目中总结和学习。每个公司、每个产品,乃至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肚饿,所以你要在项目实际中尝试建立自己产品分析框架。 2. 培养自己的用户思维 01 “用户”比我大,摒弃自我为中心 产品新人做产品策划很容易出现的一种情况是从自己出发,把自己作为理想用户,这样是不正确的。 首先你不一定就是目标用户,比如我们做教育产品的,你本身既不是老师也不是学生。 其次真实用户范围要比你能够代表的大得多,中国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一般做互联网的都集中在一二线大城市,殊不知我们还有很多的用户是停留在三四五线城市,甚至是农村,有人曾戏称中国的用户切面是“五花肉式”的。 最后产品经理对自己的产品肯定更为了解和熟悉,作为功能的设计者,你对流程和操作要比用户清晰的多,但用户不是你也不一定具备产品的思维,不一定会按照你的想法去做。所以尊重用户,把用户放在心里大于自己的位置。 02 为用户代言,且不为少数人做特例产品 其他职能部门分别代表不了不同的利益主体,用户是不进场的,所以产品必须为用户代言,争取用户利益。 另外产品是要做目标用户的产品,这个用户我们要评估范围和规模,不做极少数人的特例产品。小众不等于特例,它是能够起来规模的。 03 用户价值是第一价值,其次是商业价值 做产品经理的都知道,做功能要平衡用户需求和商业目的,但是我想说的用户价值必须是第一位的,抓不住用户,谈何商业价值。 3. 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并转化为自己技能 01 建立自己的知识书架,制定读书计划,逐步建立并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