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韧后来发现了 Keso、张栋伟,Keso 发现王乐、冯大刚、宋保强,使命感便一代一代的传了下去。要不是周鸿祎那件事情,这帮人可能会写出互联网上最好看的故事。 “大软”从 2012 年开始亏损,就再没盈利过。 杂志社想去融资,但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不同意,说融资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第二年亏损加大,主管单位直接把“大软”刊号给收了,相当于关停了杂志社。一些编辑不愿放弃,搞了个众筹,筹了两百万,要转型新媒体。可惜为时已晚,流量已经被 17173 们吃死了。 至于游戏,20 年后全地球最挣钱的游戏公司已经是中国的腾讯,但我们再没见过“仙剑1”这样灵气扑鼻,从故事内核到表现形式都开宗立派的国产游戏。 玩家很少再为游戏本身注入任何情感。我们也再也没有国民级的游戏大作。 然后一眨眼就到了今天,所谓内容爆炸的时代。 每一天,中文互联网都在生产每个人穷极一生都看不完的内容。偏偏再没有人能帮我们分辨、过滤和挑选,然后告诉我们什么是好内容。这些人可能是宋振峰,可能是刘韧,可能是陈宗周,可能是陈彤,总之他不在了。 有人把信任交给一个叫“智能分发引擎”的东西,我们发现它效率奇高,千人千面,但是每一面都是你的下半身而非上半身决定的。这是非常科学的,因为解剖学告诉我们人的脊椎比大脑反应快。 它身价百亿美元的创始人非常引以为豪,而且教导我们要 facing to reality,Stay hungry, Stay young。 Stay hungry, Stay young 这句话大概是乔布斯的忠告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的变种。我想张一鸣知道这句话一定不是通过今日头条,他知道这句话可能是通过酷讯的陈华,也可能是通过饭否的王兴。张一鸣的两位前老板应该都看过2005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乔布斯最初是怎么知道这句话的呢? 四十多年前美国有一本百科全书一样的杂志,叫《全球目录》。全书七章,从“理解完整的系统”这种形而上的章节,到“工业和手工业”,什么都有。 这本奇怪的杂志征服了整个嬉皮时代的美国。大学教授在看,街头的嬉皮士也在看。杂志 1972 年刊出最后一期,封底是一张清晨乡间公路的图,配字是: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那年 17 岁的乔布斯读完封底的这句话,一直记在心里,四年后创办了苹果公司。 3 这很像普罗米修斯偷火给人类的故事。希腊神话里,宙斯不给人类提供火,普罗米修斯就从太阳车上偷来火种,小心翼翼护着送到地上。人类用火照亮了夜路,抵抗夜里偷袭的猛兽,烤熟了肉吃,变得更坚强。而火种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最终有了文明。 好的媒体应该像普罗米修斯一样,把火种交到从来没有见到过火的人类手里。 但是到了互联网的时代,有人告诉你,普罗米修斯过时了。 在《人民日报》说豆瓣猫眼评分崇洋媚外之前两年,冯小刚大导演也骂影评人,“一个个装大尾巴狼”,“你们丫知道什么是蒙太奇么?狗屁。” 影评无用么?《Film Comment》是美国影响力最大的影评杂志之一。伍迪 · 艾伦和史蒂芬 · 金都给它写过影评。 70 年代台湾有本影评杂志,叫《影响》,立志做严格的电影批评,从调动到剧情到配乐什么都聊。活跃在那个时期的台湾电影人几乎没有不看的。 杂志的某任主编黄建业,后来搞出了第一届金马电影展。杂志的创始人之一段钟沂,后来和弟弟一起做了滚石唱片。还有一个叫张毅的年轻人经常给《影响》写影评,几年后他和杨德昌一起导演了《光阴的故事》。 说影评无用,倒不如说认真做影评的人没有了。 昨天豆瓣猫眼评分的风波已经过去了,《人民日报》评论部出来拨乱反正,人群又一次很满意地散去。但是猫眼的专业评分还是消失掉了。可能是人民日报认为之前的那篇文章里说得对,猫眼上 45 个专业影评人打的分,权重和 40 万普通观众打的分相近,凭什么专业影评人一句顶一万句,不合理。 不合理吗? 1998 年初,《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要不要引进国内都还不确定。影片的盗版碟放在店里无人问津。普罗大众不感兴趣,觉得这不过是又一部好莱坞烂俗爱情片罢。 所幸,一位艺术修养极高的影评人慧眼识珠,在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谈到了这部电影: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