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增长,但竞争越来越激烈”! 这恐怕是多数电商行业从业者共同的心声。 一边是国内知名第三方咨询机构艾瑞咨询(iResearch)在近日发布《2016年中国电商生命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15年中国网络购物保持稳定的增长水平,市场交易规模达3.8万亿元,同比增长36.2%,预计2016年规模将继续扩大,达到5万亿。另一边是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和2015年,我国电商交易额分别同比增长59.4%和36.5%;2016年我国电商第一季度交易额达6.12万亿,同比增长22.4%。 显然,尽管电商整体交易额不断增加,但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的结束和资本寒冬的周期性袭来,李安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里的“上下半场”,提前在电商领域上演。 电商界到底发生了什么?谁又能在下半场突出重围? 电商迎来下半场 进入“旧面孔 新情况”期 报告指出,移动电商时代,用户人群更加细分,更加倾向于场景化消费,社交对电商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电商国际化潮流势不可挡,总结而言,就是未来中国电商将呈“场景化、国际化、个性化、社交化”的“新四化”发展趋势,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1、平台还是那些平台,但已进入巨头收官时代 从报告里可以看到,中国电商界近20年来行业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以阿里、京东、唯品会上市为标志,电商界整体进入巨头收官阶段,阿里、京东、唯品会三家为代表的电商巨头稳居中国B2C电子零售市场领头羊位置。 2、消费型社会开启,催生跨境电商兴起 当下,随着消费升级,中国的主流消费人群正从储蓄型转向消费型。90后基本进入社会,作为互联网化最高的群体,尽管大部分90后的月收入并不高,但是他们的主动消费意识以及消费视野实际上比父母更高,消费能力极强。年轻消费的兴起及其对于国外品牌的相对高认可度,加速了国外品牌进入中国的步伐,跨境电商逐步兴起。艾瑞咨询就预测在2018年中国进口零售电商市场交易规模将突破5260亿。 3、电商标品红利已过,需要往非标延伸 过去电商多在标品中开疆扩土,如:图书、3C、IT、家电等,现在深入到非标,如母婴、生鲜、农产等品类,甚至开始尝试进入具有政策门槛的医药、教育等领域,这些品类市场都是电商的深水区。而且,刚说到90后,他们的消费口味要求个性化(非标),关注点更碎片、分散、易变,过去依靠的主流量口(门户、搜索等等)在他们那已经不管用了。 这就既解释了“新四化”的发展趋势,也在说明:电商下半场更像是一场“零和游戏”,行业的竞争更加白炽化。那么,唯品会又是如何制胜的呢? 玩法骤变 唯品会这样乘势而上 “新四化”趋势下,实际对整个电商行业带来两大考验:一是如何继续把蛋糕做大;二是如何尽可能多地挖掘现有用户价值。而这根本上就是要改变过去的电商公式:流量×转化率×客单价,转变为:覆盖度×零售效率。 覆盖度依靠的是:用户类别及其数量和市场跨度;用户类别就得往90后、女性和老年群体等消费新动力倾斜,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市场跨度除了农村,就是国际化。而效率的提升就是需要通过社交降低沟通成本,同时依靠移动化场景快速连接消费者和商品。 在这些方面,一直坚持正品特卖模式的唯品会恰好给行业提供了很好的样本。 根据唯品会11月公布的2016年Q3财报显示:唯品会单季净营收超过120亿元,同比大增38.4%,连续16个季度实现盈利。 在《财富》杂志评选的2016年美股“100家增长最快的公司”排行榜中,唯品会一举超越Facebook,排名第二,成为唯一入围TOP10的中国企业;凯度零售咨询(Kantar Retail)发布《2016年中国快消品电商力量研究》的专题报告中,对唯品会的生命力和潜力极为看好,将唯品会列为“未来三年最具影响力的三大电商”之一。 12.8八周年庆中的销售数据也充分说明唯品会顺应了电商“新四化”趋势:唯品会以58分钟订单量破百万的成绩,刷新去年同期记录;24小时订单量近700万。 唯品会到底做了什么?笔者在充分体验后得出两点答案: 1、寻找差异化市场 挖掘用户潜在需求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