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火箭发射的价格十分高昂,通常会在1亿美元以上,但Planetary Resources的Arkyd探测器体积小巧,完全可以以“顺风车”的形式进入太空,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发射费用。在进入轨道以后,借用重力助推的力量,Arkyd探测器可以快速登陆目标小行星。
Arkyd探测器 Arkyd探测器在研发过程中应用了两种关键技术,从而实现推力的倍增。 首先,该系统使用了一种无毒环保的单组元推进剂,这主要是考虑到不能影响到同批发射的其它载荷与运载火箭本身。 其次,推进系统直接与探测器一级结构集成在一起,方便了推进剂的存储与管控。以增材制造为主要特征的3D打印技术的运用,使得数以百计的部件被简化为只有几个主要的结构部件,带来的优点就是整体系统更加轻便、低价、安全且易于重构。 ● Deep Space Industries的技术优势 1、推进系统 Comet-1?电热推力器使用太阳系中最丰富的资源——水作为推进剂,它的惰性特质可以保障发射的安全的和高性价比。这种低功率、小型、大推力的系统可以与小巧的CubeSat卫星兼容,但同时其外接的各种接口,也使其可以匹配各种航天器。 2、光学导航
由Deep Space Industries和卢森堡大学合作开发的光学导航系统配有两枚摄像头,足够指引探测器在小行星表面进行作业。 3、电子系统
结合最好的商业化技术和创新设计方法,让Deep Space Industries所研发的探测器的电子系统具备模块化、可扩展和耐辐射的优点,这足以保障深空探索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小行星中隐藏的海量宝矿 众所周知,太空中并非空无一物,数量众多的小行星也不仅仅只是一块块丑陋的石头。事实上这些小行星中普遍存在着铁、镍、铜等矿物资源,甚至有些星体上也会含有更为珍贵的水资源。不仅如此,所有小行星中蕴含的资源总量也是远远超过整个地球,即便是在太阳系中也可以名列前三甲。面对如此超乎想象的巨量资源,难怪有人甘愿耗费巨资也在所不惜。 小行星实际上就是太阳系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无数碎块。在太阳系诞生初期,一团又一团的气体、尘埃不断地聚合挤压,形成了今天太阳的雏形,而外围的物质则在毫无秩序的太空中不停的碰撞、凝聚、碰撞、又分离……这一状态持续了几百万年,最终也就造就了今日包括地球、月球和无数小行星在内的众多星体。
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大多集中在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这便是著名的“小行星带”,而也正是两个“巨人”强大的引力使得这些小行星始终无法“成长”为一颗真正意义上的行星。 而如此众多的小行星也并非完全杂乱无章,它们依照成分构成总共可以被分为三大类: ● C类——超过75%的已知小行星都属于这一类别,它们的成分构成极其类似于去掉了氢气、氦气和其他挥发气体的太阳,由于表面含碳较多,导致光谱反照率较低,只有0.05左右,多分布于小行星带的外围。 ● S类——估计有约17%的小行星属于此类,它们的成分构成多为镍、铁和镁。与C类小行星不同的是它们的反照率比较高,在0.15到0.25之间,且多分布于小行星带内侧。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