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资讯客户端马上就要走过它的第七个年头,慢慢地,我们发现早已无法离开这个应用:早上醒来用手机翻阅新鲜出炉的热点新闻,地铁里聚精会神地看着自己感兴趣的赛事报道,很多时候我们看世界都是通过一个小小的新闻客户端。通常用户会有一个印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网民只要使用移动设备进行社交,腾讯新闻就是他们一定会接触到的一款新闻客户端——微信、QQ的强制导流,从PC端的弹窗到移动端的对话框的无缝覆盖,腾讯撒下的“大网”兜住了无数的用户。 弹窗新闻加上“下载腾讯新闻客户端”的引导,让人很容易得出判断:背靠社交软件,腾讯新闻得以发展。然而,最明显的归因可能会蒙蔽人们的双眼,掩盖其成功的关键因素。许多人只看到腾讯新闻目前的发展盛况,却没看到它从初出茅庐到行业领先的奋斗历程,除了平台导流,腾讯新闻背后还有着其他的成功秘诀——坚持做有品、有料的新闻客户端。 后排起跑的赶超秘诀 还记得你是什么时候跟手机变得亲密且难舍难分的么?时钟倒拨,2007年iPhone横空出世,标志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真正到来。但是昂贵的iPhone还只是有钱人的玩具,国内3G时代也得两年后开启。 经历了冷启动,移动互联网迅速腾飞。2011年,随着智能手机的大规模普及,用户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CNNIC在2012年3月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中给出了一组统计数据,在2011年网民手机上网应用中,手机网络新闻在网民手机上网应用使用率中排名第三,已经达到了 62.6%,较之2010年获得了持续增长。 然而手机阅读时长的增加却带来新的问题:内容供给跟不上了。用户移动资讯的明确需求和并不明晰的移动端战场,让移动资讯客户端们嗅到了发展的希望。 这时候的移动新闻客户端是怎样的景象呢? 2010年6月,搜狐推出了自己的新闻客户端,到2011年6月,搜狐新闻客户端已获得了144万装机激活用户。单论发布时间,搜狐是四大门户网站中的第一家。 紧接着,2010年10月,腾讯新闻客户端的第一个版本在苹果商店上架。然而这版最开始由腾讯OMG事业群开发的新闻客户端,并没有成为后来腾讯新闻的主版本。2012年4月,腾讯新闻客户端直到第二版发布,腾讯才算正式发力新闻客户端。 相比于前两家低调的早期入局者, 2011年3月22日,网易才正式发布了基于iPhone、Android和Symbian三个系统的新闻客户端APP。早早提出“无跟帖,不新闻”,明确以主打用户互动为主的策略的网易,对外宣称,网易新闻手机客户端上线仅三个月,用户下载和安装量就已突破百万。 而后新浪新闻客户端、凤凰新闻客户端等纷纷问世。移动资讯市场瞬时百花齐放,硝烟味浓重了起来。但领先起跑并不代表就能赢得最后的胜利,j2直播,腾讯新闻在热闹的资讯市场里尽管有QQ引流,仍旧并不算特别起眼。 时任腾讯网副总编辑的马立当时意识到,移动互联网目前还是一个美丽新世界,互联网媒体这两年也进入到一个精耕时代,这两者如能有机结合,在移动资讯市场中有一番作为呢? 在这样的思路下,腾讯提出了“精品栏目+专业内容生产(PGC)+用户内容生产(UGC)”的策略,重视深度挖掘用户个性化需求,摸索更匹配移动端的内容生产方式。 即便有门户时代的优质影响力做支撑,从PC端到移动端的内容迁移也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复制。“将PC端精品栏目平移到客户端时会充分考虑二者之间的适配性。”马立说。 为此,腾讯在今日话题、贵圈等PC端的精品栏目同步分享到智能手机端的基础之上,于2013年初推出了产品“大家”,每年投入数亿元,目的是汇集中国所有最具影响力的商业、文化、政治、财经和科技领域的意见领袖,在腾讯媒体产品中开设专栏,笼络各行业精神和文化智慧。 依靠打造精品内容,充分发挥移动资讯社交化优势,腾讯新闻客户端在“14个月的时间里反超了所有竞争对手,”马立说,“我们的转型非常坚决,一定要去除PC时代腾讯新闻弹窗‘八卦’‘抓眼球’的刻板标签。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将内容差异化、极致化, 才是保持领先的秘诀 然而暂时的领先并不意味着再无挑战,腾讯新闻在阶段性胜利后又面临新的问题。 2012年下半年,微信推出了微信公众号,除了QQ之外,腾讯的另一大社交“杀器”微信,终于作为腾讯帝国的另一个强力的内容分发渠道登场。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