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下,大概刚好又能回到我最开始的观点上去,恰恰证明或许我对电影未来的展望并没有太大的偏差。其展望(并不敢说是什么预言,那样太容易被打脸)是——电影将逐渐退下大众市场,而成为如同现在的戏剧、话剧之类的相对小众化也更纯粹化的艺术。
未来的电影拍摄?(图源:Mask Movement) 现在,120 帧电影的出现,如果能进一步被更多导演所运用且运用得好,那么这样的展望就更有可能是真正的未来了。电影变得更加精致更加艺术化更有电影本身的感染力,同时,拍摄成本更高,票价也更高,更离大众娱乐远去。仅仅只是想选择爆米花式过一把瘾的体验,恐怕也更加不可能视电影为首选了。
凤凰 120 帧技术可能会在 VR、AR 领域更有应用前途。如果这项技术要获得霸权,就必须直指混淆指示物与现实事物界限的目标,那种科幻作品构想过无数次的虚拟现实技术。 《2001:太空漫游》中失事的宇航员戴维 · 鲍曼穿越星门,发现自己身处一间雅致的饭店套房:“所有的东西都真真实实,没有一样东西会在他转个身的当儿消失…… 不然,也是一种设计得极尽能事的感官幻觉,让人无从区别真实和虚幻。”
《2001 太空漫游》里那间 “宇宙尽头的虚拟旅馆” 回溯到电影对真实的追求,巴赞在《摄影影像的本体论》里曾提出照相和电影的断裂:从古埃及以来人类就一直有一种木乃伊 “情结”(complex):试图使欲保存之物不腐败和损耗从而 “与时间抗衡”。 他说,“摄影是给时间涂上香料,使时间免于自身的腐朽”,而电影保留的则是一段活生生的的时光。玛丽莲 · 梦露的动态照片,那个裙角飞扬、如此迷人、鲜活的生命,比静态照比强大太多。影像具有古埃及君王们包裹自身、终生寻求的法力:永恒的不朽与真实。 后来我们知道,那个房间确实是高等智慧为鲍曼准备的逼真幻境,而 120 帧能否为人类创造出这样一间屋子?可能那时,我们需要跳出电影院。 每一次新技术形成,都要使旧的技术夭折。比如无声电影刚刚进入巅峰,就被有声电影取代。电影技术的更迭像一盘围棋,往里添加一项规则,全盘皆变。如今,电影最终保留的是影院这个空间,而 120 帧技术使影院的存在面临挑战。 这就是数码转型带来的最严峻的冲击,它把我们拉回爱迪生公司和卢米埃尔之争: 你是一个人带着万花筒观看镍币电影,还是和一群人一起走进电影院?
单人的镍币影院和众人的 3D 影院(图源:Joi) 技术是一种形式,像公路和铁路,本质上并无高下之分,只是决定了不同的社会组织形式。单人观影固然美好,而影院却创造了这样一种唯一的社会空间:每个人孤独地看电影,同时又跟陌生人共享一个空间,听到彼此的笑跟哭;无需互相交流,但又跟整个社会分享共同议题。 所以,120 帧所带来的最终问题是,我们做好告别电影院的觉悟了吗? 爱范儿我们报道未来,服务新生活引领者。 邮箱 #欢迎关注爱范儿认证微信公众号:AppSolution(微信号:appsolution),发现新酷精华应用。 爱范儿| 原文链接· · 新浪微博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