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公园微信号:geekpark 社交网络
是的,的确是没有权威性的数据支撑。「中国众网民会如何选出一名美国总统?」这种问题光听上去就很荒诞。但如果说「支持特朗普的人在中国远超希拉里」且不算太过夸张。至少下面这几个微博投票结果能够佐证个一星半点,你且听我说下去:
当特朗普在昨天以出人意料之姿成为了美国新一任的总统时,有很多美国人流下了伤心的眼泪,但大部分中国人很开心,因为这代表了又一次我们社交生活狂欢节的到来。也许你的朋友圈里会有「清醒的人」在发文讽刺「中国人民终于实现了全民参政议政」,但没关系,他也是这场热闹大戏中的一员,尽管他可能不想承认。 事实上,在很多美国媒体看来,特朗普的胜利代表了以 Facebook 为首的网络社交媒体的胜利。不管特朗普自己多么特立独行、桀骜不驯,没有社交媒体的发酵和帮忙,光靠传统媒体,他绝对没办法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可能连共和党初选都过不了。而对于这样一个政治素人来说,没有舆论影响力,想要当上总统无异于痴人说梦。 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说,正是这些社交媒体平台让特朗普成为了美国总统。再换句话说,放在中国的语境下,虽然二者不尽相同,但我们也许可以说:特朗普的胜利也就是微信朋友圈的胜利。
信息「过于丰富」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为什么说是社交媒体让特朗普赢得了选举? 我们大概可以将它归结为两个原因:信息「过于丰富」和参与感。 首先来说说信息「过于丰富」的问题。在选举前,《纽约时报》的记者 Jim Rutenberg 曾经对真真假假的选举新闻表示:「去掉假新闻的最好方式就是生产出具有压倒性数量的真实新闻。」然而,事实证明,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优秀的新媒体,他们已经产出了足够多的好的真实的新闻,但问题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从中发现那些最真实的信息。而在社交媒体上,我们的分辨能力更低。 美国预测专家纳特·西尔弗在《信号与噪声》一书的序言中曾提到: 当信息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人们处理信息和分辨信息的速度时,共享信息的不断增长反而会加速民族和宗教的孤立进程,atv,其速度之快不禁让人瞠目结舌。而且面对过量的信息时,我们会本能地进行筛选,选出喜欢的,忽略其他的,与同道中人为友,与意见相左之人为敌。 ——《信号与噪声》 这种共享信息流通的最重要的渠道就是社交网络。 首当其冲的一个例子就是 Facebook。Facebook 当然不是唯一一个存在这种问题的平台,但因为他们的体量和内容机制,他们的影响力和破坏性也最大。 Facebook 的算法会根据你查看和分享的内容推送给你更多相关的内容,而广告则是其最重要的商业模式;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今年早些时候解雇了自己 Trending 板块的所有人工编辑。因此,在一个纯粹算法驱动的平台下,内容商们就会通过那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党」诱使你点开并分享他们的内容,用户很难在纷繁复杂的内容中进行辨别,而特朗普这种「网红」自然不会被内容创作者们放过。再加上用户之间通过社交关系的相互传播,很多花边内容就被更加广泛而迅速地传播了出去。 当然,希拉里也不会在社交媒体的视野之外,但相比特朗普,她在上面的劣势就大了不少。点开 Google Trends 的分析页面,除了正常的总统选举信息之外(比如「辩论」、「民调」等相关搜索词),与特朗普有关的搜索热词就是她的老婆和女儿最多了;但希拉里就不同了,除了那些常规搜索词之外,「邮件门」事件和屡被怀疑的健康状况成为了人们最关心的内容。而这些 Google 热词显而易见也肯定会是 Facebook 上人们最关心的内容,因为段子手和广告商们的典型特征就是「哪儿有流量就往哪儿钻」。
除了正常的内容之外,特朗普的相关搜寻大都是花边新闻,希拉里则很多是邮件门及健康等负面新闻。 同时,因为二者不同的背景,他们因为这种「信息过量」所受到的影响也大有不同。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