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看来,从理科生,到数据分析师,到增长黑客,正是因为这条路走的弯弯曲曲跌跌撞撞,反而有了不少的成长和心得。总结起来,有 4 件事情给了我最大的帮助。 1. 做超级用户 在大公司做数据分析师的几年,能够直接接触到营销的时候甚少,我下意识地开始通过做超级用户的方式来学习营销。因为作为一个消费者,天天被各种品牌用不同的方式轰炸,如果你换一个角度,就会发现自己既可以从用户的角度体验产品和营销,也可以做一个产品和营销策略的鉴赏师,而这两种语境的切换其实非常有利于你了解哪些手段更有效。比如,我每次收到营销邮件,都会读读看是否打动我,atv,好在哪里,然后把写得好的收藏起来,留着备用。在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这可以说是学习营销和增长最直接速成的方法。 2. 培养持续学习的能力 我这人天生注意力不太能持续集中,看到什么新的东西都觉得有意思想学学,有很多虽然学的不精,但是需要的时候再捡起来却也不难。做数据分析师时,虽然接触不到营销,却有机会用到各种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我想闲着也是闲着,就自学了 Tableau 和 SQL, 还选修了一些 predictive analytics 的课程。这些当时不知道用不用得上的积累,也让我后来对各种增长分析工具能够快速上手。而做增长,由于产品各有特点,用户需求不同,竞争日新月异,各种新的营销手段也层出不穷,持续学习的能力几乎是一个必须:因为每天,你都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搜索,交流,以及试验,来快速摸清新的渠道特性,掌握新的技能。 3. 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Connect the dots 是我多年前在宝洁实习时学到的一个概念,它对我影响非常深远。我对市场和增长的理解就是一个 connect the dots 的过程。从最开始从书本上接触到基本的概念,理解是非常浅层的,后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营销手段和产品,开始对某些名词有了自己的体会,再后来开始做增长后有了实战经验,又接触到各种思维模式,感觉多年来的各种理解和体会突然有了框架,相互之间也有了联系。比如说,以前看到各种新的社交网络层出不穷,总有一种乱花渐入迷人眼的感觉。现在头脑里有了 AARRR 海盗漏斗模型,就知道无论任何新的渠道,都是获取用户的一种方式,每个渠道本身可能各有其规则,但是最终都是要靠渠道,用户和营销的契合度来取得成功,它们在大的增长框架中占有自己的位置,但也会随着时间变化不断更迭。经常用一套思维体系审视外界,久而久之,你会意识到许多看似完全不同的事情,其实本质上有很大的相同,让人有一种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 4. 建立 T 型技能组,发展长板 T-shaped Marketer(T 型营销人员)是现在很流行的一个概念,是指广泛了解多种营销渠道和增长策略,同时又有至少一两项深耕细作的专长。仔细想来,在学校里理科生逻辑和统计学的训练,以及过去几年在大公司做数据分析和建模的经验,虽然当时觉得非常琐碎,不够有趣,却让数据分析成为了我的长板之一。正是这个不经意的长板,让我在普遍擅长写作和创意的市场团队中有了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我的体会是尤其对于市场和增长业内人士,在建立自己的技能组时,重点深耕一两个长板,比盲目追逐全面了解各种营销手段要靠谱。
了解自己短板并想办法从战略和策略上弥补: 时至今日,我当年不适合在美国做市场的缺点统统都还存在,我首先还是一个老外,写英文文案还是比中文慢很多差很多,对于各种最新的文化潮流,社交平台也达不到老美的敏感度。我的对策就是承认自己的这些缺点,从战略上选择更能发挥自己长处的领域,从策略上通过多和团队成员合作以及建立有效的工作流程来最小化这些短板的影响。 写在最后的话 在这篇文章即将完成的时候,我忽然想起本科时在图书馆里写实验报告的那些日子,那时候要上四五门实验课,写完了生物实验报告,写有机化学,写完了有机化学,写分析化学......现在的我不用再写科学实验报告,却经常在写增长试验报告,一样有对照组和实验组,一样有显著性检验,一样有试验假设,设计和结论。 所以我常常想,也许宇宙万物,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同,也许其实,我们都不过是在寻找自己喜欢的方法,设计我们自己想做的实验。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