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动(941.HK)和腾讯(700.HK)都是移动时代的宠儿,并先后成为香港主板市值最高的公司。 2011年Q3,中移动市值达到1.55万亿港元,成为香港主板市值最高的公司,那时腾讯市值还不到中移动的20%;2014年Q1,腾讯市值达到中移动的70%;2016年Q3,腾讯市值突破2万亿港元并超越中移动成为亚洲资本市场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移动大潮的造富效果世所公认。 中移动是“修管道的”、腾讯是“用管道的”。中移动修好管道坐收“买路钱”成为“首富”,但人们渐渐倾向于认为:善用管道更有“钱途”。 虽然中移动从来不甘心只做管道,但经历几番努力仍然被资本市场视为管道,这就是腾讯市值超越中移动的逻辑。 语音、短彩信加速下滑 移动运营商的传统业务——语音、短彩信,受到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的冲击,呈现不可逆的下滑,表现在收入、总用量及户均用量三个方面。 首先是营收。 2010年,中移动从5.84亿用户获得3440亿元话费及560亿元短彩信收入,合计4000亿元。 2015年,中移动用户已达8.26亿,话费、短彩信收入分别为2620亿元和312亿元,合计2930亿元。 与2010年相比,中移动用户净增2.4亿,增幅41.4%,却少挣了1070亿。 近年来,中移动传统业务营收下跌速度呈现暴增:2013年语音、短彩信的合计营收同比减少4%,2014年、2015年分别为13%、15%。
其次是短彩信总用量的下跌( 语音业务保持在4.2万亿分钟/年的水平)。2011年,短彩信总用量为7110亿条,2015年仅为5600亿条,累计跌幅21.2%。
最后是户均用量: 2010年户均通话MOU为521分钟/月( 约合8.7小时/月), 2015年降至430分钟/月( 约合7.2小时/月); 2010年每位用户每月发8.4条短信,2015年降至3.2条。
假如没有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的“支撑”,传统业务跌得还要难看十倍! 今天的许多用户,每天收到短彩信基本上全是垃圾,接到十几个电话不外乎“理财”、“贵金属”、“高利贷”…… 报表暂时“好看了一些”,却以严重损害用户体验为代价。 无线上网业务一俊遮百丑 2010年无线上网业务营收为305亿元,2015年达到2009亿元,多赚1704亿元。 传统业务少赚2070亿元,无线上网业务加倍地赚了回来。
智能手机渗透率趋近饱和,中移动用户增速放缓,从2012年的7.1亿到2015年的8.26亿,年均复合增长率不到5.2%。 但在此期间 每位用户消费的流量增长841%,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0%。2010年DOU(MB/户/月)为36M,2015年达到339M。
2010年,无线上网业务营收仅为通信服务总收入的6%,到2015年占比达到34%,2016年前六个月飙升到43%,几乎是半壁江山。 中移动的用户也享受了“提速降费”的实惠。2010年每兆流量资费是0.21元,直播,2015年降到7分钱。 随着网络视频、网上直播、视频通话等应用的兴起,只要资费合理、不卡顿,用户对流量的消费几乎没有上限。这是中移动被资本看好的最重要的原因。 万亿砸出一张网 无线上网业务赚得爽,代价却“重如泰山” 。仅仅从2010年算起,中移动资本性开支累计已达万亿级别,而且还要不断地追加投资,看不到尽头! 2010-2015这六个财年,中移动资本性开支累计达到9842亿元,峰值出现在2014年( 投入2151亿),2016年预计投入1862亿。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