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微信企业号之后,海底捞构建了两个高频服务来实现与员工的再连接——培训与工资。这样做的好处,对于员工而言,利用微信的入口价值和友好交互,解除了信息传递时的“抵抗线”,效果显而易见: 虽然工资查询受限于工资发放周期影响,但是,平时的访问量也在5000次以上,而高峰期高达3万次;而“培训互动平台”更是将企业号流量带入高峰,高达360万/次,超过很多中小型网站的日流量。 像九阳、海底捞这样的案例不计其数,不同的问题困扰几乎都说明一个问题:入口的价值尤其重要,这点是钉钉无法比拟的。 说得再偏激一点:微信都要推应用号了,钉钉还在谈装机量! 产品基因决定商业价值 如果说微信的8亿用户,帮微信企业号解决了“天然热启动”问题的话——不必让企业管理者去煞费苦心地说服员工、合作伙伴被迫使用他们完全陌生的企业管理应用;但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绝大多数传统企业而言,如何帮助他们提高内部员工与用户消费者的连接效率,维系自己的流量和用户,则更具吸引力。 马化腾曾经说过,“做企业社交,一种是从消费级往企业延伸,直播,一种是聚集企业。我们是从消费级去做企业级应用。” 事实上,马化腾还是非常理解企业级市场的。从目前腾讯的布局来看,“有守有攻”:由腾讯企点和腾讯云代表聚集企业的思路,而微信企业号,则是从消费需求出发,进入到企业级市场。
要从C端打入B端,这不是所有的产品可以做到的。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钉钉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广告攻势,广告在机场等处频密出现,甚至直接打到了腾讯的家门口。最新的产品发布中,钉钉也开始与口碑等阿里系业务开展了联合营销,将消费级市场和企业级市场有机结合。 但是,钉钉要做到打入消费级市场,笔者认为还是蛮难的。 一个是如上面所言,入口的价值决定了钉钉要将企业的员工变成用户有一定的难度;而要挖掘更大的C端价值,比如帮助2B的企业服务好2C的用户,更是难上加难。 说到底,这跟微信的独特产品基因有关。 对于企业而言,微信的厉害之处在于,通过公众平台体系,将企业的品牌、用户、营销、服务、产品、渠道等,都低成本连接在微信上(服务号),并形成闭环(支付)。 这是过去互联网时代,BAT都无法完全做到和完成的。 不仅如此,连接了员工和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微信企业号,通过与服务号的打通,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产品形态。这种方式也已经形成企业实现内部协同与外部营销、服务的标配选择。
以美的为例,利用企业号+服务号重构了其售后服务的逻辑:用户通过美的服务号提交需求,该需求进入售后服务系统后自动生成派工单,则通过企业号分配给具体的售后工程师,工程师根据派工单上的信息可直接与用户建立连接并进行线上交流。 这也改变了过去企业通过线上接单,再由人工传递信息,人工分配、人工录入、人工分析的“假性互联网”模式。 美的对售后的改造 点击查看大图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