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公园微信号:geekpark Hover Camera 本文为 Hover Camera 产品经理 刘力心 在知乎上的回答,极客公园已获得转载授权。 作为一个 Hover Camera 的初创团队成员,我参与了 Hover Camera 早期的概念设计、原型开发、数次产品迭代以及量产改良等各阶段,所以想说一下个人在这个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经历以及了解的一些事情。 知乎大神众多,相信这里有无人机产品的研发工程师,也有飞行时间上千小时的老司机。但我还是想打破一下诸位对无人机的固有认知: Hover Camera 不是航拍无人机! Hover Camera 不是航拍无人机! Hover Camera 不是航拍无人机!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航拍无人机是为了拍「景」,飞高飞远,拍远山,拍大桥,拍沙滩;Hover Camera 是为了拍「你」。在产品设计之初,这个的「你」指的是(由于知乎不支持 GIF,请大家自行脑补动图)。 旅途中亲密时刻:
篮球达人的扣篮瞬间:
音乐节的动情时刻:
除了这些,还可以是后院的一次 BBQ,可以是一次婚礼庆典,可以是一场儿童球赛,可以是周末跟家里宠物在草坪上的嬉戏。 试想一下,此类场景如果用传统航拍无人机拍摄—— 为避免大家出现身体不适,此处略去一堆打着马赛克的血腥图片。 所以,让民用无人机脱离「航拍」这个单一场景,适用于更加普世的场景,从一个相对小的航拍市场,进入一个更为大众化的数码影像市场,从而惠及更多普通消费者,这是 Hover Camera 对行业所肩负的使命。 再多从产品经理的视角聊几句,从低频的航拍场景,到高频的日常拍摄场景,这是民用无人机产业的一次「升维」。为什么旅行类的社交很难做,为什么巨头要挤破头去争打车的场景,为什么微信能被大家称为一个未来的 OS:「频次」的重要意义,适用于软件,也同样适用于硬件。 为了满足这样的使用场景,在设计之初,我们给 Hover Camera 设了很明确的三个产品目标,分别是:安全、小巧便携和简单易用。 ·所谓安全,我们的标准是安全到能够跟人很「亲近」。 ·所谓小巧便携,是为了让它能尽可能满足用户高频的日常场景,而这些场景又动辄 1~2 千克的传统航拍无人机无法适用的。 ·所谓简单易用,做到「到手即飞「并不够,更要做到硬件和软件人机交互层的简单易用。 接下来逐条分析一下我们是如何针对这些点做优化的。 安全 关于安全,我们用了保护框。可能大家认为这是最「笨」的设计,但坦白讲,这也是最可靠的设计。相比利用避障等技术方案来达到「安全」,我们认为全保护的外框才是更好的选择。原因有两个:首先,物理保护更为可靠;其次,打破了小白用户对无人机产品的心理屏障,让初级用户敢于和一台无人机进行近距离的人机交互。(这点我们很快印证了:后来真实用户测试时,几乎所有女生都能很快上手)。 其实每个重要的产品决策背后都会引出大量细节实现和优化,接下来也可以给大家简单的分享一下: 外形 保护框的外形设计(进而影响到我们产品的整体造型),我们前后做了好几轮的脑暴,直接上设计稿。
材料 早期原型机设计时,我们就考虑了多种材料选择方面的可能性。 铝镁合金——密度大,太重,冲击后会产生塑性变形。 塑料或加纤塑料——注塑的材料刚度不够,需要采用更宽更厚的结构梁设计才能满足稳定支撑电机旋翼装配的要求,另外过软的细梁也会给用户抓取的安全性造成负面影响。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