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在过去几年的确取得了一些长足性的突破,以华为为代表的国产手机,他们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家族式设计语言和独特的特性标签,华为手机一度也成为成熟、稳重的商务范儿代表之一。 近期,华为手机获得了北京国际设计周大奖——经典设计奖,与华为手机一起入围的还有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中国手扶拖拉机、中国北斗导航系统、蜂窝煤、南京长江大桥等5个实力强劲的项目。最终华为手机得以脱颖而出,组委会给出的获奖理由是:“华为手机是大设计理念与高科技深度融合的成果,它服务于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靠自主创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走向世界的名片。” 北京国际设计周的经典设计奖,历年入围和获奖的都是一些重大科技或者工程创新项目,2015年经典设计奖颁给了“中国高铁”,高铁对于中国民众日常高效出行和经济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华为获得经典设计奖殊荣,其实从宏观层面来说,是国家意志和专业评审团队,对坚持做底层技术和工程创新、在工业设计上精益求精的“中国智造”模式的肯定。 我认为华为之所以获得最主要的原因,华为一直在坚持低调做创新,敢于在自己认定的设计风格上一直坚持下去,而不像有些手机品牌,每一代产品的外观都看不出有啥血脉联系,反而是一眼望去在外观上更像是苹果和三星的近亲。 尽管前期坎坷和非议颇多,但还是在坚持做海思处理器,直到海思920在功耗、性能上获得了良好的平衡和好评;尽管华为手机以往的拍照水平,客气点来评价,也只是很中庸,但P9通过与徕卡合作,使得华为手机的拍照真正得以改善,所以对华为而言,敢于正视自身的缺陷,除了自身创新之外,积极与产业链中的合作伙伴一同创新,踏踏实实做好自己份内的事,不吹不黑,这是华为手机近两年在销量和口碑上获得双丰收的根本原因。 现在不少在国际上获得了iF或者红点设计大奖的产品,确实在外形上是足够标新立异了,但一些基本的功能却不完善,所以在市面上销量惨淡。华为的设计风格并不花俏和惊艳,但它的设计更多地是为了解决用户应用中遇到的难点,很多用户购买华为手机,其实图的就是网络连接稳定、皮实耐用,这看似简单的需求,其实背后是很多底层通讯技术和严苛的品控体系在支撑。 如果单论双摄像头、指纹识别、快充等新技术的采用,华为可能并不是世界首家,但华为的长处是能够把这些技术真正能够钻研透,使得这些技术在商品化、工程化之后,让用户觉得真正好用,华为很少去创造一些玄虚的科技名词,但用户用过之后因为简单好用,会对华为的工业和细节设计形成信任感,不抢镜、不出风头、一切从用户需求出发的设计初衷,让华为形成了更注重平衡和实用性的设计哲学。 诺基亚、Moto从高峰跌落的历史证明,在手机行业内不进则退,所以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补齐自身短板,才有可能保持持久的竞争力。智能手机的研发制造其实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每个环节和链条都不能出现明显的短板。在2007年次贷危机来临时,我记得一句非常经典的评论:经济终归要回归基础(Basic),没有扎实基础的任何商业魔法(Magic),最终都会被打回原形。这对于手机行业也同样适用,其实小米做手机的思维模式、锤子做手机的情感营销切入点,都有可取之处,但就是因为品控、产业链掌控和产能问题,最终在实践中遇到了挫折和瓶颈。 华为、OPPO、vivo的崛起,证明了在科技行业中踏踏实实低调做实事,最终是会有回报的,但国产品牌如果想更上一层楼,那么就必须一方面在已知的供应链、专利库、设计能力上做追赶,另一方面要真正从用户的需求入手,争取在新技术引入时能够获得主动,如果能够延续在双摄像头、快充等新技术点的节奏优势,那么国产手机真正在国际市场上去硬撼苹果三星才会更有胜率。 不要被赞誉蒙蔽初心,工业设计竞争是一场马拉松 华为在研发上高投入算是中国科技企业的异类,而任正非独自在机场排队等出租车的务实低调,再加之华为手机近年来业绩优良,所以来自媒体和公众的赞誉颇丰,甚至有些已经把华为手机的成功作为现象来做商业案例研究。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