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上广深四地不约而同地公布了“网约车相关细则”。虽然这还只是一份征求意见稿,但是引发的轩然大波却波及了多个行业及相关人员,连人民日报都忍不住出来发表观点,称“北上广深,请三思”。 其实该反思的不仅仅是“北上广深”这四个率先推出网约车征求意见稿的城市,还有那些跳出来为不同利益团队站台的各路专家们,什么奇葩的言论都能出来,什么样的观点都能表达,什么样的举措都能找到政策的理论支持,只是我们站在这里想问一句,有多少人是从“人民根本利益”这个出发点来考虑和表达自己的述求了? 网约车的本质要清楚:不是替代出租车而是一种补充 很多某利益集团的吹鼓手将网约车标上共享经济的标签,认为它是时代进步的表现,它是资源高度合理利用的具体形式之一。 首先,这是将出租车行业的特殊性视而不见,特别是对出租车辆的特殊性及出租车驾驶人员的安全审核特殊性抛于脑后。出租车行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它在保障民众正常出行的基础上,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性。这里面包括行驶路上的驾驶安全性,也包括对驾驶人员本身安全性的监控。 就拿大家又爱又恨的“黑车”为例,它的价格便宜,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不敢去坐,为什么?就是因为驾驶人员底细不详,鱼龙混杂,什么合伙抢劫乘客,什么调戏女单身乘客的恶性事件颇发,至少比例比正规出租车要高出来不少,最大的内因就是监管无力,犯罪成本低,大不了一跑了之,破案难度很大。而相反正规出租车司机审核较严,至少身家要清白,未犯罪前科,同时必须取得“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另外还得交给出租车公司若干的保证金,这样的监管至少在犯罪成本上要比“黑车”高出数倍,所以干什么他们都得三思,连闯个红灯都不敢,更别说什么歪主意了。也许这时候,atv,直播,有专家跳出来说,我坐了这么多次黑车,都没有你说的这样的问题?很简单一个例子,黑车绕路你找谁投诉?出租车却可以找到出租车管理局或公司,这就是二者本质的区别,一个有监管一个没有监管,作为弱势群体的乘客个人,谁为你的利益保障了? 其次,是将网约车中的高端车、低端车、临时车共享车辆混为一谈,按滴滴的标准,这就是所谓的专车、快车、顺风车的区别,但是却被有心人混在一起,以达到自身的利益述求; 网约车的兴起,更多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乘车需求和目前不足的运力之间的矛盾,同时也是为了促进出租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出租汽车+互联网”来推进传统出租汽车的改进提升服务,实现转型升级“,交通部语。这就证明,并没有说以网约车来替代现有出租车行业的说法,最多就是一个补充。 交通运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网约车属于公共交通的一部分,但却是相对高端的公交服务,不是说应该让每个人都能打得起车。公交地铁才是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服务,把网约车当成代步工具的定位有问题。 这个思路我非常赞成,现在某些专家称大量网约车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实际上是为某些网约车平台背书站台,则不说这样会不会增加城市拥堵、添加大气排放,实际上这也违背了出租车作为高端出行模式的初衷,也是对通过经济规律来调节城市交通原则的蔑视! 值得的一提是顺风车模式,这个是我觉得大力提倡的,这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的代表。记得我刚到北京时,住在北京西南郊外的良乡地区,离城区大约20公里距离,每天上班下班普通的公交车挤得就像沙丁鱼。好在这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在某几个区域,固定有私家车上班在这里等候,一个人五元,装上二三个人就走,加上过路费5元,司机也就刚刚保本。这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以分享资源而不是谋利为目的的行为,据说最早在2005年就有了,比现在的所谓顺风车早了10年。但是,这类模式当时是受到交管和运管的双重打压的,连在六里桥北里等客都得小心一点,特别是在奥运会单双号限行,这里又体现了某些专家当时的智商和眼光差距。但是这种模式发展到了今天,又有变味的嫌疑,例如某些黑车假借顺风车的名义,却干着非法营运的勾当,这是和共享经济相违背的,也对正常的行业次序造成了损害。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