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选择兼并,还是内部转型,还是合作联盟呢?我觉得归根到底都是战略驱动。IBM为什么要卖掉它的个人电脑业务?主要就是从一家硬件企业转型成为IT解决方案提供者,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我现在要做IT解决方案提供者,需要了解客户面对的问题,按照他们的需求帮助他调模式、做流程,再用信息化手段来固化。现在个人电脑不是战略重点了,是个包袱,就要甩走。IBM也可以选择招兵买马,慢慢建自己的咨询团队,那你要考虑时间了:自己建要一年,三年,还是五年?这就是时间成本的考虑。 当然,你不要只看到兼并的时间快,它的风险难度高!融入的失败率是很高的,所以企业,特别是跨国兼并成功率大概是20%-35%,很多人是失败的。 所以,企业要有取舍。我认为战略是第一的,看看哪些资源是多的,哪些是欠缺的,然后考虑是买呢,还是内生呢,还是合作联盟呢。这里面各有利弊,是时间、风险和成本之间的比较。你要判断清楚情况。 正和岛:其实面对空调市场从火热转向瓶颈期的情况,格力去年开始卖手机,今年又并购了新能源汽车。 杨国安:这就是多元化嘛。不过我觉得这个更像非相关多元化,关联度不像九阳的各产品线。当然手机也可以作为智能化终端,空调和手机可以有很多互动。汽车就远了一点。
▲ 杨教授接受正和岛专访时手绘的示意图:企业获利成长的空间,有三个维度 正和岛:非相关多元化考虑企业的什么能力? 杨国安:企业获利成长的空间可以从三个维度来想:客户端、市场地区和产品业务。客户端,你可以考虑卖给更多客户:多一点营销网点,多一点促销;卖给客户更多:量更多,或者深挖别的产品;卖给更好的客户:消费能力更强、更高端的客户。地区,可以考虑走出去,也可以扎下去,向三、四、五线城市渗透。产品,可以是相关的多元化,也有非相关的多元化。我在中欧做教授的时候,很多企业不管主业是什么都喜欢搞房地产,都想做投资,这都是非相关多元化。 刚才讲董明珠,她做的也是非相关多元化。那么,把获利成长的维度考虑清楚了,你去实现这些目标的组织能力如何获得?还是三个路径:Build,Buy,Borrow。 组织能力,就是实现战略的能力。无论是内部培养,还是兼并,都要靠组织能力。有些企业很会做兼并,通过兼并成长。比如说90年代的思科,比如说GE金融。 正和岛:大量民企同时也是家庭企业,既面临二代接班的挑战,经营环境也变得更为严峻。面对这种双重挑战,j2直播,企业该怎么办? 杨国安:两个可以一起解决,也可以分开。二代如果不接班,可以交棒给职业经理人。年轻一代,不管是有血缘关系的儿女,还是没有血缘关系的职业经理人,都会有一些创新的思路和打法,有可能同时解决企业转型的问题。 这个时候,面对挑战最大的是本来的老板。你既然要转型,要借助新一代帮你转型的话,你本身的包容度够不够高?能不能接受新想法?比如说,年轻人要创新,要投很多钱,我们老一代都是靠低成本经营攒起来的钱,年轻人要花这么多钱创新、营销、做品牌推广,老一代能不能接受?这要看老板的心胸。 老臣子面对变化,会不会去告状?会不会觉得我们辛苦打下的江山,年轻人看起来在乱搞?老板也要看得住他们。 所以这里有两个问题要解决,处理得好,两个问题可以一起解决,问题是老大是不是想得很清楚。 02 组织要扁平化,品牌管理要集中 正和岛:您在《变革的基因》一书中提到华为集团的例子,他们的组织很灵活。但是,华为之前的客户以大的企业用户为主,现在卖手机了,就要面对大众消费者了。小单元作战方式可能面对大客户时很灵活,但是面向大众消费者的品牌管理则要求品牌形象、影响力是清晰的,统一的。这两者之间,会不会存在矛盾? 杨国安:我在书里讲到组织管理的创新,讲到更加扁平化、小团队作战、更加敏捷这个问题。对于小团队,他们最主要就是让这个团队很有活力,能够敏捷地应对客户需求或者市场的变化、竞争对手的变化,所以我们偏向小团队快速反馈,给他授权,让他快速面对。从这个角度来讲,华为以前把产品卖给大公司,现在把手机卖给大众,本质是一样的:如何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
▲ 杨教授接受正和岛专访时手绘的示意图:业务团队要有活力,但品牌、营销等资源要集中在平台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