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花落,弹指百年,继鲁本斯之后,生于爱尔兰的英国画家弗朗西斯?培根横空出世,于1944年开始闯荡艺术圈,终成为20世界后半叶响当当的画家,其粗犷、犀利且具有强烈暴力与噩梦般冲击力之抽象肖像画风,与毕加索和威廉·德·库宁的画作一样,不断挑战世人审美之极限。 培根深受鲁本斯画作之影响,很快也玩起了三联画。1944年至1986年四十几年间,培根共创作大型三联画31幅,小型三联画45幅,不可谓不高产。其创作之主题,多与受难死亡、抓狂教皇、醉酒同伴,以及著名艺术家和腰缠万贯的商人有关,凡此种种,皆为培根之最爱。图1B 所示,乃培根于1965年创作的三联画,以展示三种不同暴虐死法,中间一联有一半人半兽,头下脚上,倒挂于铁钩之上,构图实为鲁本斯《下十字架》之绝妙翻版。 15至17世纪,许多知名画家,如像拉斐尔、提香和委拉斯凯兹之流,皆为教皇创作过画像,以示其不朽。因见教皇权倾朝野,培根甚为恼怒。1951年,培根自教皇庇护十二世的一张照片处获得灵感,创作教皇画像三联画,题为《教皇I、教皇II和教皇III》(图2A)。此三联中所画实为同一人,却摆出三种不同坐姿;与其余颂圣画像不同,此画中所描绘之教皇如鬼似魅,做尖叫状;其所坐亦非教皇宝座,实为行刑电椅,所穿亦非圣袍,而是花俏连衣裙。呜呼,此画一出,着实是吓坏了不少人呢!在培根所创作之“教皇尖叫”系列中,最出名的,也是培根自认最满意的一幅,要数1953年教皇英诺森十世之肖像(图2B),其暴虐粗犷吊诡之画风,果真是超凡脱俗,精湛至斯!
图2. (A)培根画作《教皇I、教皇II和教皇III》;(B)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左边一幅为培根1953年所作,右边一幅为委拉斯開茲1650所作。(图片来源:Cell (2016)167:5) 在20世纪后半叶的伦敦书画圈,与培根同时代的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算是有名的,此人与培根之关系,也是亦敌亦友,梳理难清。在培根广受好评的一幅名为《对卢西安·弗洛伊德的三项研究》的三联画中(图3),他将弗洛伊德塑造成来自地狱的三位一体:穿卷起的白衬衫,着深蓝色袜子,关于笼中,躯体扭曲,坐姿如弹簧一般,仿佛要弹出画框,呼之欲出——我料定此画断断不可深夜赏玩,恐有不妙,诸君万万谨记!2014年,此三联画拍卖得一亿四千二百万美元,该记录于去年方才被毕加索一幅拍得一亿六千五百万美元的画作打破!
图3. 《对卢西安·弗洛伊德的三项研究》(图片来源:Cell (2016)167:5) 4 为何是三联画? 又为何是“三人原则”? 到底是怎样的机缘巧合,促使培根选择三联画之创作形式?鲁本斯的画作对他当然颇有影响,但更重要的,培根认为这种三幅画并排联在一起的形式,一则让他的创作主题之表达更能得心应手,二则,“三联“之限制又能迫使他把想要表达的复杂故事进行高度浓缩和提炼,如照相抓拍一般,将故事中的重要事件按时间、逻辑顺序高度概括地呈现出来。 那么,这种三联画的创作和叙事方式,跟科学大奖中的“三人原则”又有何关联?为什么诺贝尔奖和拉斯克奖获奖者不得超过三人?要知道,很多重大科学发现,其中有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又何止三、五人,有时还可能是一个很多人组成的研究团队。在这些人当中,那些最终没能获奖的科学家,有人完全有理由感到自己的贡献被无情的忽视,甚至抱憾终生。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