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都保持CAGR=30%的营收增速——在美国市场已超越Adidas成第二,但全球范围份额还小,收入跟Nike还不是一个量级。 靠紧身衣崛起——解决当时出汗后衣服粘在身上的问题。特点:凸显身材和力量;材质:纤维VS棉(纤维排汗性较好,但透气性不足)。 未来扩张:鞋、智能硬件——但鞋类延伸有挑战。累计7.1亿$收购3款带GPS、社交功能的运动APP:MyFitnessPal、Endomondo、MapMyFitness——看中背后的数据库,向健身和可穿戴领域迈进。 (数据来源:UA财务年报 2016年,小饭桌整理) Case NIKE——长盛不衰的大巨头 跑鞋为主,保持创新。
即使在营收规模已达320亿$的基础上,排除外汇影响,仍保持CAGR>10%的增速。 每个时代都会有那个时代人喜欢的体育品牌,上一代人的品牌年轻人就会觉得老——持久的产品+品牌营销创新能力让NIKE持续保持增长。比如,Nike Anti-Clog Traction——采用防止泥浆阻塞鞋底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比如,NikeAdapt 1.0——可适应性鞋带,自动调节松紧。再比如,Nike+ APP,跑步者社区、健身者社区、瑜伽爱好者社区。 未来:专业化、垂直化——拓展女士衣物,如瑜伽服等。 (数据来源:NIKE财务年报 2016年,小饭桌整理) 大众健身只涉及三个问题:教练/陪练、场馆、记录
Case 乐刻——教练+场馆 原有场馆运营不合理是痛点,整合提高效率。 自营新增而非改造——现阶段场馆资源不足,且品牌分散。美国健身俱乐部数量3.6万,中国1万,人均健身房数量是中国的15倍。规模以上健身房中,前10大品牌健身房数量仅占16.4%。 便利店式覆盖,24小时营业。现有场馆问题1.分布不合理——面积大、密度低:不够方便。现有场馆问题2.经营时间不合理——一般10am-10pm:客户下班时健身房也关门了。 线上预约、一对多——超低价、多种课程任选。线上汇聚+分配流量:将教练从销售的角色中解放出来。一对多提升教练利用率、场馆利用率,同时为用户带来低价、多选。 (数据来源:IT桔子,国家体育总局,《健身俱乐部产业报告2016》ihrsa,公开信息整理) Case 咕咚——陪练/垂直社区+记录 本质是渠道,转化是关键。 单纯的“社区+记录” 价值有限,多被卖掉。以UA收购的三家社交跑步软件为例:
转化及拓展——从智能硬件、金融,到保险、赛事IP。联手阳光保险推线上马拉松保险“E路保”。首创线上马拉松——异地成绩官方认可,一样领取奖牌。联合兴业银行发布“兴动力”信用卡,用户通过积累卡路里兑换信用卡积分。最早尝试、最终开放的硬件——2013年和百度联合发布第一款手环,后来同质竞争价格战严重放弃自有品牌硬件,2014年开放ROM给所有手环。 电子竞技 电竞是“观赏式+参与式”的结合 观赏式的模块增长较快,参与式的模块占大头——观赏式的模块约占4%,CAGR>100%;参与式的模块约占96%,CAGR>10%。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竞技行业研究报告》艾瑞,小饭桌整理) 电子竞技有跟观赏式体育类似的产业链
没有线下运营,营销相对弱化。 生产方除了赛事生产,还有规则生产——即开发、发行新的游戏。 跟传统体育竞技的不同:赞助方同时也是规则制定者 只要符合“竞技”特征,都可以成为赛事。 游戏商通过赛事吸引更多参与者,提高付费转化。 游戏商是唯一主角,j2直播,基本也不是创业公司的机会 游戏商是最大获利者,赛事运营方也可以挣一点辛苦费。 新游戏IP:游戏火爆是概率性事件&基于流量——大公司更有优势;不排除小公司能做好。 赛手IP:跟其他体育IP一样依赖个人天赋(选手智力)、团队默契——运营附加价值不大。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竞技行业研究报告》艾瑞,小饭桌整理) 总结:观赏式体育、参与式体育、电子竞技都有机会
(数据来源:《中国体育市场的蛋糕怎么分?》易凯资本,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电子竞技行业研究报告》艾瑞,atv,小饭桌整理)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