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禅与产品设计艺术 欢迎投稿到早读课,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做正确的事情是基础,如果错了,再正确的做事都收效甚微。 产品设计也是如此,如《启示录》的作者所说: “除非知道产品是用户真实需要的,否则不要盲目投入精力开发。” 针对这样一种常见的产品流程:
高保真原型与精益创业的MVP,皆倡导通过“验证”环节来确保做正确的事: 不过本文想思考的并非“验证”环节,而是最前面的“想法”环节。
一个想法就如一个题目,在我们通过验证来解题之前,是否可以更好的选题? “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 by海森堡 首先,想法从何而来? 产品的本质即针对需求,提供解决方案,交换价值。 因此常见的想法可以分成两种:从需求出发、从解决方案出发。 一、从需求出发 通常是想到或观察到用户某种痛点,然后思考各种可以解决痛点的方案; 例如把客厅沙发租出去的需求、酒后开车的需求、用户个性化头像的需求等。 二、从解决方案出发 通常是企业拥有某种技术,或者参考某种模式或概念,然后对接可以解决的需求; 例如从AR或VR技术出发,尝试解决教育问题、装修问题等等;或者以O2O、共享经济等概念,尝试解决美甲、停车位等领域需求。 两种出发点有何异同? 从解决方案出发:
从需求出发:
从表面看起来,两者都是一个反复尝试的过程。 然而从解决方案出发的想法,即使对接到了某个需求,也存在以下风险:这个需求对于用户而言并不是最关心的,或者出发的方案未必是该需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而从需求出发的想法,则由于有明确的客户跟需求,当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时,就能更快的实现商业价值。 虽然很多公司宣称自己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实际上却是以某种解决方案为基础。许多失败的创业项目源于对接的需求被证伪。而抓住需求的项目,即使一时的方案不好,也有机会改进。 那是否从解决方案出发就错误了呢?也未必。 但我们知道一项发明从诞生到应用往往需要很长时间,例如经常被商业教科书举例的3M便利贴,从发明到商业化使用花了12年。技术或理念有时会超出当下时代太多,人们还没有做好接受它的准备。或者通过技术突破使原有性能实现飞跃性提升,而这必是极少数的。 所以,相对而言,从需求出发的是一种较好的题目。 相同出发点的想法又有何不同? 根据想法的一些特性,将以上两种想法分成四个象限: 第2、4象限以解决方案出发,第1、3象限以需求出发。
一、从解决方案出发 技术式:第2象限指具有某种实际的技术,例如云计算技术、语音识别技术、AR/VR技术等; 概念式:第4象限指某种概念或模式,例如曾被“套”到各种垂直细分领域的滴滴打车模式、airbnb模式、O2O模式等; 这是两种常见的想法类型,直播,在浪潮退去后死亡的多是第4象限的想法;从壁垒的角度,第2象限相对更有优势;而第4象限一般需要更多市场教育,若成功常是颠覆性。 二、从需求出发 臆想式:第3象限的需求往往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获得: 逻辑推理式,通过竞品分析或者主观推理得出的想法; 灵光一闪式,头脑风暴时或者沐浴时灵光乍现。 探索式:第1象限的典型是创始人式的灵感,源于其在某领域较长时期的体验跟探索。 既然都是“灵光一闪”,第1象限与第3象限的区别是什么? 我们可以借鉴心理学研究中对“冲动”与“直觉”的解释:
从表面上看,直觉和冲动都是突如其来,又不时反复冒出;它们都无法用逻辑解释,模模糊糊又不太清晰,都强烈的推动着行动。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