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为我的原创文章,黑色为《非要填家庭住址吗》内容) (1)我身边的普通朋友也有类似的遭遇。一租定房子,就有售楼中介来电话问你要不要买房子;一买新房,全城装修公司的业务员都打来电话联络感情;一次交通事故报警后,各家维修厂的电话比交警来得还快;网上买本儿童书送人,家教、私立国际学校电话就接踵而至…… 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网上注册个账号学习英语,一些课程广告就充斥邮箱;开个股票账户,还没交易就有各色理财顾问前来“问候”;买了把吉他,一些音乐培训机构的学习建议就拍马赶到……除了个人姓名、性别等信息,这些陌生的“关心”者甚至连你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婚姻状况等信息都了如指掌。 (2)一个数据极其充沛的时代,也是一个隐私保护极其脆弱的时代。 数据充沛的时代,也往往是隐私保护脆弱的时代。 (3)不同的部门重复收集同一种数据,甚至同一个部门因为不同的业务环节也在重复收集数据。今天办事你要填表,过段时间再去办事,又得填表。至于为什么需要这个数据,没有人告诉你原因。 有时候,不同部门重复收集同一种数据,甚至在不同环节也在重复收集。至于为什么需要它,又有何用,却鲜有说明。 (4)这些数据,相当一部分都沉淀在政府部门的电脑中、尘封在文件档案库中,无人问津。但一旦因为管理不善而数据泄露,立即就构成了对公民生活安全的威胁。 事实上,这些收集的数据相当一部分沉淀在部门、机构的电脑、档案库中,一旦落入不法分子之手,隐患极大。 (5)商业机构的数据收集更有过之而无不及,部分还是在消费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在网络上就广泛存在。 部分商业机构的做法较为出格,比如,一些应用软件没有风险提示,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读取你的位置、通讯录等隐私信息。 (6)据我所知,我们大部分的数据在收集之后,都没有加密保存。今天的信息技术,已经让数据复制、转移的成本非常低廉、过程非常简单快捷。没有加密的数据,基本上就是在“裸奔”。 存储在云计算中心或服务器上的数据,如果没有加密保护,一旦被黑客入侵,数据就会很容易被复制、转移,造成隐私“裸奔”的窘境。 (7)不必要的数据只要被搜集起来,不仅没有用,还可能坏事,特别是在收集而来的数据又无法得到加密保存的情况下,它们极易泄露,而这些个人数据一旦落入不法分子之手,只能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我认为,徐玉玉案的爆发,我们应当反思、质疑当下政府和商业机构数据收集体制、机制之合法性、正当性和科学性。 面对数据泄露风险,很多机构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并没有跟上。数据收集越多,采集机构越杂,安全隐患越大。我们在要求加强数据安全保障的同时,也需要反思,数据收集有时是不是过头了? (8)我不反对数据的收集,反对的是过度收集;特别是在数据安全没有保障情况下的过度收集。 我们不是反对数据收集,而是要厘清公共部门或商业机构数据收集的边界。 (9)如果把徐玉玉经历的“数据泄露-倒卖-诈骗”灰色链条看成一条 “食物链”,那么徐玉玉显然处于食物链的最底端。 普通人“生产”数据,atv直播,让渡所有权,处于数据链条的下游。 (10)为了规范政府的信息收集,美国政府曾经颁布《纸面工作精简法》,该法规定,任何一个部门如果要向社会收集数据,必须得到信息管制办公室(OIRA)的批准。即你要收集数据,必须得到统一审批。如果上述办公室认为你的要求合理,将会授予你一个“信息收集许可号”。 可别小看这个“号”,它是政府收集数据的凭证,它限定了本次数据收集的范围。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