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台开奖现场直播 j2开奖直播报码现场
当前位置: 新闻频道 > IT新闻 >

310直播:【j2开奖】李约瑟难题的另类解答:中西绘画的不同风格何以影响科学的命运 | 艺海拾真(5)

时间:2016-09-10 09:24来源:香港现场开奖 作者:开奖直播现场 点击:
与西方相比,我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就形成了一种重文轻图的习俗。先秦诸子、诗经、汉赋,都只有文字并无插图。据说这些书最早亦是有图的,如《论语》

  与西方相比,我国古代自先秦开始就形成了一种重文轻图的习俗。先秦诸子、诗经、汉赋,都只有文字并无插图。据说这些书最早亦是有图的,如《论语》一书附有72弟子图,而《山海经》更有“山海经图”等等,只是后人因为图画不易保存而把它们删了。据记载,汉代刘向父子任校书令,奉命汇集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遗散在民间的典籍时,就只收录文字不收录图像。后来这样的做法渐渐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潜规则。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书写工具的缺陷造纸术发明之前,我国主要用竹帛来记文字,但帛是一种珍贵的丝织品,价格昂贵,只有贵族在重大典祀时使用,或者用来绘制与国家民生息息相关的地图时才用,而绝大部分文字只能用竹简或者木简来记录,狭长的竹木简显然不宜绘制图像。

  (2) 绘画风格不写实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特别是在魏晋之后,心态发生了变化,他们放弃世俗功利目的,溺于清谈,标榜清高,绘画被文人用来寄托情怀,实现自我精神满足。诚如刘师培所说:“古人之画与儒术相辅,所绘之图,咸视其与物肖与否定工拙。后世之画,列美术之中,所绘之图,咸视其运笔若何定工拙。”[8]于是,宋以后绘画风格写实式微,空摹泛滥。这种以笔墨技巧来评判绘画优劣的价值取向致使自宋代开始的主流绘画与工艺技术、农牧生产完全隔离。明清时期大量出版的纂图和绣像图书,也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科技著述,而且插图大多粗略,因有才能的画家不屑为之。图像的缺失使研究成果付之东流,书写工具的缺陷使我国上古先秦和两汉时期众多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无法得到继承和传播。即使部分著述由文字传下来,也因缺乏图示难以被人理解其中的要义,故有人把读无图之书比喻为“空谷传声”: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宋代学者郑樵说:“见书不见图,闻其声不见其形;见图不见书,见其人不闻其语。”又说:“索像于图,索理于书,故人也易为学,学亦易为功。”[9]

  由于美术脱离了实用范畴,虽然获得了独立的品格,也许是更接近了艺术的本质和真谛,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给画家留下了自我尽兴的表现空间,但于科学技术的传播却毫无益处。鲁迅先生说:“我们的绘画从宋以来就盛行写意,两点是眼,不知是长是圆;一画是鸟,不知是鹰是燕。竞尚高简,变成空虚。”[10]杨振宁先生说:“中华传统绘画所追求的意境,与西方传统绘画完全不同,是‘观物取像’的像,不是照相的像;是精神的像,不是形似的像;是‘天人合一’的像,不是歌颂自然的像。”[11]正由于此,自宋代起,能反应市井农村生活以及理工医农等知识的绘画,只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寥寥几种,而参与为雕版图书画插图的画家也只有陈洪绶有名,而且这类绘画尚不能算绘画的正宗流派。所以以观察实验为特征,以写实绘画和数学运算为重要研究手段的西方近代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难以融为一体。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结论

  从上面的一些讨论中可知,中国的传统文化因其具有封闭的独立性和天然的排他性,特别是写意绘画的兴盛和进步促使了艺术与生产、艺术与科技的分道扬镳,所以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只能通过“西学东渐”移植到我国,而不能在中国这种传统文化的土地上萌生,除了许多专家达成共识的诸多原因(如中国文化比较重视实际,不重视抽象的理论;认为技术是“奇技淫巧”而予以排斥;中国传统中无推演式的思维方式等等) 之外,绘画风格不写实也是一条不可或缺的原因。

  参考文献

  [1].W. C. 丹皮尔(李珩译) . 科技史[ 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5 :82.

  [2].吴国盛. 科学的历程(上) [ M ]. 长沙: 湖南科技出版社,1995 :103.

  [3].伯·罗素(马家驹等译) . 西方的智慧 [ M ].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2.

  [4].W. C. 丹皮尔(李珩译) . 科技史[ 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5 :93.

  [5].恩格斯、马克思. 恩格斯选集. 第3卷, 北京: 4442446.

  [6].马丁·伦恩(今夫译) . 达·芬奇解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0.

  [7].张瑞琨. 自然科学史(上) [ M ].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8].戴劳舒编. 刘师培学术论著[ M ]. 杭 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30.

  [9].郑樵. 通志略[ M ]. 上海: 上海古籍出 版社,1990.

  [10].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 M ]. 北京: 人 民文学出版社, 1973 :13.

  [11]. 杨振宁.《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J ]. 自然杂志, 2005 : (27) :123.

  延伸阅读

  

  

  

  投稿、授权等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