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超市、各类集市、家电大卖场,集市存在的经济学原理就是分担获客成本,线下搬到线上,更能广泛的分摊获客成本,就是所谓的边际成本为零。但你有见过新车大卖场? 即使很多经销商集团想干,但鉴于强势的主机厂对品牌形象和网络的控制,现阶段很难实现。实际上“主机厂—4S店经销模式” 是所有行业中最成功的商业模式! 产品稀缺的年代成就了主机厂的产业强势地位——汽车食物链的顶端。 表面上看是4S店在销售汽车、在提供维修保养服务,实际上只不过是主机厂的奴役,主机厂商才是真正的幕后老板,开奖,他不仅是4S店的衣食父母,更是深度监控着4S店。 试想一下“唯C端”论的汽车电商们,天天想着怎么和奴役们玩耍,却轻视奴隶主的存在,岂不是荒唐?你的价值又如何体现呢!所谓的C端痛点又如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这时我们再看一下“互联网思维”的一个思维基础:积累大量的用户,销售更多的新车,就有可能拿到主机厂的授权。如果把这个思维往深处引导,是不是集聚了足够量的C就可以推翻奴隶主。我想,即使是所提倡的C2B离这个时代也差的太远。更何况C2B也不是这种路径。 这个思维本质上就是期待着“量变到质变”。错误的量的积累怎么会产生质变?某号称销售了50万辆新车的电商平台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试图思索为何这么多互联网大佬、汽车产业精英会在汽车电商的路径上出现差池。 究其原因,可能有二: 1、成功是成功者的墓志铭。一个人在一个领域取得了成功,就认为自己在另外一个领域一定也能成功,殊不知一个项目的成功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比如运气),很有可能你原来的成功经验就是导致你下次失败的最大缘由。比如曾创立了著名的易迅网的创始人,把普通消费品电商的经验用在了汽车领域,创立了要买车,结果不仅深陷其中,还遭到了二汽东风旗下某品牌主机厂商的强烈抵制。 2、对于未知的天然恐惧,导致东施效颦 ,结果成了商业模式的搬运工。汽车产业出身的创业者因缺乏对电商的正确认知,把本只是简单工具的互联网给神圣化,谈论中经常自比京东或者天猫,硬是想着努力褪去传统产业的烙印,怕自己对互联网的理解不到位,或是迎合不了投资人的口味,而忽视了对产业的深度思考。 意念是个神奇的东西,一旦初心错了,就很难重回正轨,商业亦是如此。 实现产业互联网的最佳时机是可遇不可求的,其对产业格局演替的历史机遇的拿捏要求非常之高。 幸运的是这个时代,汽车产业正在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这为汽车电商创造了天时。 真正的产业互联网逻辑的汽车电商模式,体现在这个模式中的所有玩家—主机厂、4S店、购车者,包括新车电商本身,应该是没有输家的! 可能体现在没有自建店面的情况下却能掌控交易场景。可能体现在打通了汽车产业的整个信息通道,不能简单的理解为电商,而是产业平台服务商。可能体现在在没有量大、没有重资本的情况下却获得了主机厂的一级授权经销商资质。可能体现在没有大量广告的支持下依然能够获得不断高增长的销售收入。 如果你有幸遇到这种项目,那应该清晰的认识到他与其他所有汽车电商项目有着本质的区别,否则你即将与未来汽车垂直领域的BAT错过。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