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陆续从外头把户口迁回中桥村的,算算有200多人。有人争着要进来,说明村子势头旺。希望将来村里每个人都有底气自豪地讲一句:虽然我们这里有垃圾厂,但我们的发展比以前更好了。”周永章说。 不折不扣完成承诺,是破解“邻避效应”的不二良方 尽管中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进展顺利,但杭州市有关部门对这一项目建设丝毫没有掉以轻心,无时无刻不在反思这件事情带来的教训。 “这件公益好事,之所以起初出现了一些波澜,与我们事前与老百姓沟通不够很有关系。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人民政府就是代表人民的,决策后只需要埋头苦干就行了,忽视了与老百姓的有效沟通。”中泰街道党工委书记郭云伟的反思一针见血。 “一户人家碰到事情都要有商量,何况是牵涉到这么多人的民生大事。有话敞开说清楚,有事大家商量着办,才能不留下后遗症。”白云村党委书记朱永兴完全赞同郭云伟的观点。 “除了事前沟通做得不够,面对新时期的新挑战,我们各级干部的知识储备也需要加强。仅凭旧知识、旧观念去处理新问题,行不通了。譬如,垃圾焚烧项目选址出现一些杂音后,区里也试图做一些解疑释难的工作,可有些同志连专业术语也讲不清。结果,就被所谓‘环保人士’的说法先入为主地打了个‘时间差’。新时期,如何成为做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是摆在我们每个干部面前的新课题。”时任中泰街道办事处主任冯德伟如是认为。 正视问题,开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只有正视问题,才能有效解决问题。2014年5月至11月,余杭区先后选调1000多名机关干部,这些干部大多是曾在中泰工作过或熟悉情况的当地人,他们进村入户走访了2.5万多人次,搜集的意见建议汇拢成500多条。这些意见,比较充分地体现了民意。2014年5月中旬,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一带的群众因反对中泰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选址,发生规模性聚集。少数群众甚至封堵杭徽高速公路及02省道,并出现打砸车辆、围攻执法管理人员等违法情况。 举一反三,此后,中泰项目落地推进的全过程,都选择了让群众深度参与。像做水文和大气检测时,检测点就设在村民院子里,环境监测数据和细节第一时间公布,用公开透明打消群众顾虑。群众提出来的建议和要求——像垃圾运输要走专用匝道、建立大管网供水以避免水源污染等,也被采纳并逐一落实。 不仅着力解决现实问题,有关部门还深入群众之中及时排查潜藏的问题。“中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由企业主体来运营。企业经营讲效益,有的赚想多赚一点,能省的想再省一点。这么一来,j2直播,会不会放松标准甚至偷排漏排?”“国外垃圾分类做得很到位,可我们这里垃圾混在一起烧。如果不分类,又怎能确保焚烧无害?”……针对群众的这些疑虑,政府不回避,专门成立了群众监督小组,村民到村里登个记,就可以戴上“监督证”,进项目工地实地察看。碰到地质勘测、进场施工等重点环节,政府都定期组织村民现场监督,听取项目方的介绍。 “以后工厂每天的排放指标等数据,也都将在街道实时公布。群众的意见,是推动我们工作的指针。”据郭云伟介绍,这几年,正是根据群众的意见,杭州加大了垃圾分类力度。2015年,杭州专门出台了关于垃圾分类的地方性法规。垃圾“实户制”、积分奖励等新办法,二维码、物联网等智能手段,都用到了垃圾分类上。有的地方还尝试开通“垃圾不落地”的专线车,让居民慢慢接受垃圾定时收运的习惯。 用群众的意愿去指导工作,在后“中泰事件”的处理上,基本上成了定例:涉及环境的重大工程项目,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对奉献较多的一方予以适当补偿从而达成利益平衡。杭州通过中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探索,迈出了“破冰”的步子。从2017年开始,杭州市在原有260元/吨的垃圾处理费基础上,将增加75元/吨的标准,设立环境改善专项资金。对余杭中泰这样承担垃圾处理的区域有所补偿,用于当地产业发展、民生项目。而对生活垃圾输出城区来说,则是产生垃圾越多、需交的费用也越多……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