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继伟当时还介绍,综合和分类结合的个税改革,要分步到位,先把个人所得收入(目前主要是11项个人所得分类)综合到一起,然后再做一些分类扣除。比如个人职业发展、再教育、抚养孩子、赡养老人和房贷利息等支出费用的纳税抵扣。 个税的综合制改革,其实就是合并一些税种,把11类个税进行合并压缩。林江认为,能合并的都可以合并,比如把财产租赁和财产转让所得这两类进行合并。再比如,把工资薪金和劳务报酬进行合并。 目前工资薪金的起征点是3500元,劳务报酬起征点是800元。合并之后,劳务报酬的起征点实际上就可以提高到3500元,起到了减税的效果。 林江建议,可以参照国外设立家庭免税额。纳税人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合并报税,国家给以一定的免税额。同时,家庭赡养老人、子女教育、房贷利息、个人进修等支出都可以抵扣个税。“这样更加人性化。”他说。 在综合和分类结合的方向下,将实行“基本扣除+专项扣除”机制。其中,基本扣除主要是工资薪金将继续保留一定的免征额,即保留起征点。但重点是增加专项扣除,目前专项扣除已经在一些行业展开试点,其中保险费用的抵扣试点已经实施。 2015年11月,《关于实施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政策试点的通知》正式发布,开始在31个城市试点商业保险扣除政策。纳税人除了单位给缴纳的“三险一金”外,自己购买的一些商业健康保险,也能从应纳税总额中扣除。 互联网保险平台大象保险的CEO杨喆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只有一些符合特定条件并通过特定渠道销售的险种,才能参与个税抵扣。具备投资性质的年金类保险产品就不能参与抵扣。而且,只有符合特定条件的纳税人才能享受抵扣,每人每月最多抵扣200元,一年最多抵扣限额是2400元。 杨喆认为,全面放开保险产品个税抵扣目前操作难度很大。他建议,atv,先开放重大疾病险的保费抵扣。因为这个险是中低收入人群购买最多的保障型险种,购买者一般是家里有老人赡养,担心因病致贫。从人群来看,直播,符合这次个税改革提到的“增低和保中”原则。而且重大疾病险每年的保费从几百元到一千元左右,抵扣额度可接受,不会损失太多税源。 “前期试点阶段可以是一些标准化险种,以后全面推广时可以给纳税人一个保险抵扣的额度,让用户自己选择将哪些险种用来抵扣。”杨喆说。 如何界定高收入人群 对中产群体来说,值得期待的是个税改革方案里提到的两大改革方向:一是平衡资本所得与劳动所得税负水平;二是调整税率级距。 专项扣除实现大规模推广的一个前提是,专项扣除需要进一步细化。比如孩子抚养费的扣除,到底是义务教育扣除,还是高中或大学?赡养老人和养育孩子,到底是多大的成本?大城市和小城市是否要统一扣除标准? 而要实现扣除的合理和精准,需要一个健全的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 这次《意见》提出,要在确保信息安全和规范利用的前提下,多渠道、多层级归集居民和非居民个人的收入、财产等相关信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创新收入监测方式方法,提升居民收入信息监测水平。 倪红日1990年代去过一次澳大利亚,发现当地的不动产财产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很发达。进入互联网时代后,全球很多国家都建立了相应系统。比如,美国波士顿市专门有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开放给交通、消防、财政和税收部门共享。 “当时电脑还没有那么普及,尚且做到了,今天更没有理由做不到。”倪红日说,在国际上,中国目前正在积极落实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简称“BEPS”)行动计划,在世界各国交换共享涉税信息,共同打击偷税漏税行为。在国内更应该增加涉税信息的共享,尤其是财产性收入的信息共享。 倪红日建议,可以先从银行掌握的信息入手,建立一个中国人的财产性收入信息平台。因为银行掌握的数据最全面,可以先把这些信息共享给税务部门。“财产性收入是高收入群体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财产性收入情况摸清楚了,对于高收入群体的标准制定才会更加准确。”她说。 但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高收入群体如何界定。高收入标准界定过低的话,容易伤害到中低收入者和中产阶级的利益;如果界定太高,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又很少,收不到太多税。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