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传统的“前店后厂”小作坊模式中,不存在什么公共的基础设施。该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信息)、怎么把原材料运到店里(商品)、钱不够了向谁去借(资金),这些问题通常是靠店主的一己之力去解决。 随着现代商业的发展,信息、商品、资金的流动开始逐渐转移到外部,由第三方公司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比如:金融体系的创新解决了一部分资金问题,通过向银行借款,而不是靠人情、靠“刷脸”,资金流动变得更有效率。互联网金融出现后,进一步简化了程序,降低了借贷门槛。 在信息流方面,沃尔玛的retail link是一个重要里程碑。上世纪90年代时,沃尔玛建立了一个与上万供应商共享的零售数据分享平台(retail link),将销售、库存、门店数据等与合作的供应商进行共享,帮助他们对商品的生产、配送、定价、促销等一系列活动进行优化。这标志着零售数据不再是某个企业的专有资产,而是大家可以共享、共同利用的公共资源。 商品流动方面,物流也在从自有走向公共服务。早期很多制造商、销售流通企业都自建仓储设施、配置自有车辆和司机。第三方物流公司出现后,不仅实现了规模经济和专业性,还促进了专业分工——生产和销售商可以将物流外包出去,自己更加专注于核心价值的创造。在电商物流方面也有同样的趋势:亚马逊推出的FBA(Fulfillment by Amazon)服务、京东的开放物流,都是把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覆盖到客户端,实现了规模经济和效率提升。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很明显的一个趋势:在信息、商品和资金流动效率提升的背后,是一套越来越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系统。社会化是专业化的基础,通过社会化能够更好地实现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提高专业化的水平。最终,信息、商品和资金流的服务会变成像水电煤一样的公共基础设施,将零售业的成本、效率、体验推向新的层次。 所以,京东认为:零售的改变其实是背后零售基础设施的改变。未来零售的业态可以有许多新的形式,但背后的基础设施会越来越社会化、专业化。零售业会演变成为互联、共享的生态。看到了这一点,我们可以去理解即将到来的第四次零售革命。 第四次零售革命 京东的判断是:第四次零售革命即将来临。 零售业公认的革命有三次:百货商店、连锁商店和超级市场。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电商大潮虽然改变了零售业的很多方面,但还不能算作一次零售革命,这是因为电商对体验和成本效率的升级还不彻底。在体验方面,纯虚拟空间的展示有局限性;在成本效率方面,电商虽然可以砍掉层层分销的环节,但是履约成本并不低。 第四次零售革命是建立在互联网电商基础上,又超越互联网的一次革命。过去20年互联网的普及为零售业数字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沉淀了大量数据。再加上近几年来计算能力的飞跃和智能算法的突破,为零售业的智能商业化提供了成熟的条件。 不同于以往的三次革命,第四次零售革命将会是颠覆性的。百货商店、连锁商店和超级市场的冲击力强、影响面广、持续时间长,但从创新性质上看,仅仅是围绕“成本、效率、体验”进行渐进式的创新。说到底,它们解决的问题无非是:第一,产品的价格能不能更便宜(成本、效率)?第二,顾客能不能更方便地购物(体验)? 但是今天,消费者所期望的不仅仅是低价和便捷。比如说,今天消费者面临的困境可能并不是商品短缺,而是选择过剩;不是价格过高,而是品质不齐;不是性能欠佳,而是缺乏个性。如果沿着旧思路,一味控制价格、扩张地盘,并不能解决今天消费者的痛点。今天,“成本、效率、体验”必须被重新定义。 100多年来零售业的发展一直都相当平稳,接下来的第四次零售革命会打破这一惯性,把行业带入动荡期。这会是一个大浪潮,而不是小波浪。零售业的游戏规则需要被重新制定。 今天我们已经能够隐约感受到这样的动荡。我们看到各种新事物不断涌现:拍照即可实现商品搜索和购物的应用,营造沉浸式购物体验的AR、VR技术,支持自动结账、刷脸付款的无人超市,能够自动下单订购生鲜食品的智能冰箱……大家都在不约而同地探索未来零售的新标准。那么,零售未来究竟会走到哪里去?新的标准和范式会是什么?对今天的零售企业会带来哪些影响? 京东在零售行业深耕十多年,形成了一些洞察和判断,非常愿意和大家分享我们在这方面的思考。 第四次零售革命的驱动力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