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启明已是小米的股东。甘剑平觉得美图和小米恰好都有一群核心粉丝,“那么就可能和小米一样,通过核心粉丝和KOL,辐射周边用户,通过口碑传播形成规模”。如果说小米打的是“技术强,商业模式强,设计强”组合拳,那么美图着重在“设计感强”上发力,就像苹果也会推出玫瑰金等款式一样,切中的是一部分人的核心需求。后来,当美图推出了手机并且供不应求后,甘剑平和同事总结:在市场铺开前,很多人会觉得“没有市场”,但其实也有可能是“市场空白”。因为空白,消费者没有选择权,所以形成“没有市场”的错觉。 蔡文胜告诉36氪记者,甘剑平当年有两点让他印象深刻,“首先是他很有判断力,在美图早期就能看到它的发展。”还有就是“他做决策非常快,签协议快,到款也快。” 尽管当时蔡文胜“报了一个天价”,最终甘剑平还是和IDG “互相鼓励着,最终拿下”。那年,启明向美图投资了2,000多万美元。在美图共计7轮融资中,启明创投从A+轮开始,多次参与其中。也正是凭借在这个项目上的退出,甘剑平今年再次进入美国《福布斯》杂志评出的“全球最佳创投人”榜单。 而17年前,甘剑平初涉投资圈,一战成名的携程项目靠的也是关键时刻的一次“all in”。 现源星资本管理合伙人卓福民清晰记得,2000年,自己所在的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内部模拟基金)参与投资的项目携程正面临第三轮融资,当时互联网泡沫已很明显,“大批IT公司倒闭,很多投资人选择撤离投资”。 作为投委会主席,卓福民当时的想法是:不管怎么样,第三轮一定要融,而且要找相对大牌的基金进来。甘剑平则作为凯雷面向亚洲的成长基金的创始员工,他和老板一起参与了整个决策过程。在卓福民记忆中,当时的甘剑平“脑子灵光,数学很好,对问题点把握很棒。” 携程,当时是大家“熟知但不太敢碰”的公司:网络还没那么普及,旅行社里,更为普遍的是一群话务员通过电话来办理业务,那年盛行的声音是“携程也不过是一个线上旅行社”。 而凯雷素来看重财务数据和盈利计划,作为中国代表,甘剑平向携程抛出了一系列大问题:“假如说中国的经济不好了,携程怎么办?”“假如中国WTO后,携程怎么办?” 甘剑平告诉36氪,在看明白携程的商业模式——即通过互联网进行订房和订票并收取佣金后,他还对比了美日市场,最终选择相信两点:一是互联网带来的技术力量在旅游市场大有机会,二是携程四君子(沈南鹏、梁建章、季琦、范敏)搭建了极好的团队。 5个月后,作为携程第三轮融资的领投人,凯雷向携程注资800万美元,获得携程30%的股份。在卓福民看来,“当时的800万美元相当于现在的8000万美元,如果没有这笔钱,携程很可能倒掉。” 火山石资本创始合伙人、前IDG合伙人章苏阳当时也在携程任董事,在他印象中,甘剑平提供了很多战略和财务层面的建议,“思路清晰,逻辑判断在他脑子里可以自动完成,所以可以做到快速决策。” 2003年12月,作为互联网寒冬后第一支中国概念股,携程旅游网登陆纳斯达克,并成为当年整个美国最好的单日IPO交易。此时,距离上一波中国企业到纳斯达克上市已有三年时间。 因为亲眼目睹了携程从零,从几十个人,凭借产品,经营,atv,管理慢慢“养成”,并最终成为行业领袖的过程,目睹了一个公司最终给投资人带来回报和美誉,并让很多高管和中层员工实现财务自由的过程,甘剑平“倍感美妙。”也坚定了他从做PE的凯雷转做VC的愿望。“VC是有精神上回报的一个职业。” 投资携程最终为凯雷带来14倍的回报,也让甘剑平在投资界崭露头角。 芝加哥学派信徒 一直以来,甘剑平最想与之对话的人,是《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他的问题是:何以在18世纪就能看到自由市场这种借由竞争形成的无形之手的力量?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