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1年,谷歌就提出了Android@Home智能家居计划。2014年又斥资32亿美元收购了智能硬件公司Nest,准备在智能家居硬件端下一盘大棋,只是没预料对Nest的整合彻底失败,最终被划入谷歌物联网部门,错失了重要的机遇期。 在亚马逊Echo智能音箱推出两年后,谷歌的Google Home智能音箱才姗姗来迟。产品定位也与echo如出一撤,并没有什么新意,无非是集成了谷歌的搜索引擎、语音助手、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语音控制连接符合谷歌标准的智能硬件产品以及生活场景管理。7年时间耕耘,大手笔投入最后却被亚马逊甩过了一条大街,典型的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苹果在iPhone席卷全球的攻势下,赚的盆满钵满,还难以抽出精力在智能家居上做突破性的创新。其推出的HomeKit仍然深度依赖手机的触控操作,虽然已经连接了100多款硬件产品,但是siri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差强人意。 《华尔街日报》曾发布过的一份体验报道中称,siri经常听不懂指令,把家中已有的设备更换为智能的并不够,还需要配备Apple TV来作为设备和手机的连接桥。这无疑与echo主导的智能家居生态还存在代差。 已经快被科技界遗忘的微软自然也不会错过借助智能家居翻身的机会,Cortana在Windows手机和计算机平台上有了运营基础后,微软也在近期与哈曼·卡顿合作打造了一款基于Cortana的智能音箱产品,可能在上半年正式推向市场。 与国外巨头们相比,国内打智能家居概念的厂商特别多,而唯一在产品上比较接近的是科大讯飞与京东联手推出的叮咚智能音箱。科大讯飞积累多年的中文语音交互能力和京东的智能硬件生态相结合打出了“智能交互体验入口”的旗号,只是双方成立的北京灵隆科技有限公司区区100多人的研发团队似乎还很难支撑中国版echo的梦想。 语音交互和智能音箱这个被初步验证的智能家居入口,已经不可避免的面临巨头间的“肉搏战”,表面是智能音箱市场占有率的硬件之争,实质还是背后的系统与服务生态之争。当后进者将目光全力聚焦到echo模式,纷纷推出类似产品时,亚马逊布局另一盘大戏已多时。 就在日前,亚马逊发布了新品Echo Look,Echo Look是一款支持Alexa语音的人工智能摄像机,除了Echo的基本功能之外,他有一个突出的针对女性的特点,用户可通过它拍摄自己的着装,在产品对应的应用程序「Style Check」获得来自 AI 和时尚专家的搭配建议。拍摄不仅局限于照片,也可以是视频类的。 产品中自然集成了 Alexa 语音助手,当你开启该产品时,用户可像使用Echo 一样,用语音启动和召唤设备,比如:Alexa,take me a picture/vdieo,它即会为你拍照或进行全方位的录像。之后,用户就可以在手机的Echo Look的专属APP里查看图片效果,如果你愿意,可以SNS分享。 这次在视频算法,视频处理,以及视频转化方面,亚马逊又有了新的定义。Echo Look 相机内深度传感器可将相片中除了人体以外的背景进行模糊处理,留下主体部分以方便辨别及数据处理,atv,通过算法来判定用户的穿着搭配是否妥当或符合潮流。这种算法把亚马逊最近几年实验室里的一些研究搬到了台前。 Echo look还不算大招,亚马逊的真正绝招是echo进入测试的全息影像功能。语音互动唤醒、控制;全息影像自动、丰富、及时、全面的多媒体信息展示;脱离手机屏幕,家庭中随时随地的场景触控操作;可以说具备全息影像功能的echo推向市场将是智能家居入口真正迎来革命的开始。 亚马逊在所有科技巨头中的独特之处,就在于非常注重产品创新与应用场景的结合,更为关注用户的感受。推进的智能硬件绝不会是一个孤零零的产品,一定会有主打应用场景与云服务的支持。智能家居这盘棋,亚马逊领先的已不止一个身段。 中国制造业迎来转型契机 中国实体经济这几年的困难大家有目共睹,产能过剩,产业链高度成熟,外需疲软,内需透支,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渠道快速扁平化,失去了对消费市场的话语权,利润大幅下滑。在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短时间内还难以见到明显的改善。 智能家居市场的上量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喘息机会。以亚马逊echo生态为例,除了Alexa系统、云服务、亚马逊电商平台这些线上生态系统外,整个echo智能家居生态的硬件部分都在中国完成,甚至echo智能音箱的核心元器件供应链也在中国。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