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文最后,我想要试着回答的一个问题是,假使真的在“知识付费”市场中即将迎来一个低谷和转折,导致“红利”消失,一段时间内用户们的付费率和阅读播放率都继续下降,那现有的知识付费产品们该如何应对? 除了上述提到的“一定要尽力保证长期的稳定价值预期”外,我个人的主要建议有如下两个—— 1.尽量让自己的付费知识产品可以“没完没了的产生值得关注的话题”,或者干脆就索性去做一些“半衰期”较长的产品。 举个例子,假设我开一个付费专栏,每周完整剖析或复盘一个互联网圈内值得关注的运营事件,那这个专栏本身就会“没完没了的产生话题”,比如说,某社交APP又做了个投入巨大的营销事件,或者又刷屏了,这件事本身在业内就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这个时候,我的解读和分析只要质量足够,自然就会引来他人的关注,换句话说,我的内容和话题,本身就是有可能自带流量的。 至于“半衰期”较长,其实就是那些比较经典,一个产品做出来要是做好了也许就能卖个好多年的产品,典型比如,一年给你讲透经济学,一年成为有品味的古典音乐鉴赏者,一年带你完整了解心理学……等等。 假如产品自带流量,可以不用担心失去红利。假如产品“半衰期”很长,那么即便没有红利又如何?反正你也没啥太多后续维护成本啊。 2.除了常规的内容产出外,尽量考虑加强你的“运营”。 所谓运营,比如说,要多多制造与用户互动的机会,要考虑让用户部分参与到你的内容生产过程中来(比如你的选题让他们决定,甚至让他们贡献一部分内容等),要偶尔呼吁甚至组织你的用户们一起完成某个有点仪式感的行动……等等。 所有这些,都属于单一内容以外的增值点。在“内容”已经泛滥的时候,恰恰是这些东西,能够为你带来更多的口碑和用户认可,这些口碑和认可往往会能够转化为用户的口耳相传和自发传播。 在“红利”消失的时代,能够拥有更多的用户愿意自发为你背书和推荐,也会让你活得更舒服一些。 今日本文,算是经由梳理过后的一些我个人对于这一轮“知识付费”的一些看法和理解,欢迎各位拍砖与交流。 也衷心希望,我们正在看到的这一轮“知识付费”潮,可以演化出更多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而非一味消费和消耗用户的好奇心与焦虑的单一变现手段。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