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年轻消费者主要是通过移动设备来跟我们进行互动的……数字化业务对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你们不会再看到任何电视广告了。”这句话来自阿里迪达斯全球CEO卡斯珀·罗斯德。 根据eMarketer的数据,2017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广告在数字广告总市场规模的占比将超过50%,这也就意味着随着用户注意力的迁移,广告主也已经完成了广告投放策略的迁移。 注意力迁移下的营销大变革 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中,“没有不可能”(impossible is nothing)、“你被耍了”、“比赛,是五个人的”、“这是我的故事”……等经典电视广告让阿迪达斯在品牌塑造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随着核心受众正在远离电视这样相比PC互联网更古老的媒介,阿迪的转身也便无可厚非。 广告,或者说与之息息相关的媒体,从来都是一门注意力生意。1833年,23岁的本杰明·戴在美国创办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便士报”,也就是一份报纸只卖1美分,这在当时甚至连印刷成本都不够。但依靠低价,以及充满噱头的内容吸引读者,然后通过销售广告赚钱的方式,《纽约太阳报》成为了当时最成功的报纸,而这也被看作是现代传媒业的开端,因为它开创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注意力经济。 这一理论时至今日仍是现代广告体系的基础支撑,移动互联网的竞争依然还是基于对用户注意力的争夺,在流量变现渠道有限的情况下,广告仍然是线上流量变现的主要方式。 无论是CPM、CPS、CPA或CPI的计费模式,本质上仍然是对用户有限注意力的争夺,一个产品用户越能够消耗用户时间,且可以拥有一定数量的广告位,它的价值就越大,因此内容、社交类产品的价值总是要大于使用时长短的工具类产品。 但随着用户从报纸到广播电视,再到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每一次媒介载体的巨大变化,都意味着广告营销方法论的巨大变革。正如麦克卢汉所言,“媒介即讯息”,媒介本身的形态影响了信息传递的方式,甚至是信息本身。媒介的受众群体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企业广告投放的结果。 于是我们看到,在国内BAT这三家占据用户注意力最多的互联网公司,也在注意力迁徙的大潮之下做出了自己的变化。百度将“搜索+推荐“定义为信息分发2.0,并加大工智能推动移动端信息分发的力度,这种”搜索+推荐“的模式也对广告行业产生巨大影响,凭借这一模式百度为广告主带来了更加精准有效的广告;腾讯则小心翼翼地在微信上尝试着朋友圈广告、小程序等新的广告营销方式;阿里则将其构建的电商广告生态随着用户的迁移而移植到了移动端。 不过,注意力的迁徙背后除了媒介的变化,还有这更深层次的技术变革和场景变化。在过去,用户注意力过剩,集中在报纸或电视上,广告主借助大众传媒高高在上的向用户传播其希望表达的信息。 而如今,用户的注意力变得稀缺,广告主不得不借助技术的力量来找到更精准的用户,这或许也正是阿迪达斯们逃离电视广告的原因。在这个时代,广告主必须要意识到技术变革和注意力迁徙带来的场景变化,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广告业。 技术变革——破解广告界“哥德巴赫猜想” 约翰·沃纳梅克曾提出过一个被称作广告营销领域“哥德巴赫猜想”的问题——“我知道我有一半的广告费被浪费掉了,但问题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从最初的市场调研、收视率调研开始,人们就一直试图来解决这一问题,直到互联网时代,数字广告背后的精准投放让业界看到了解决沃纳梅克问题的希望。 当用户的行为与足迹可以被记录之后,atv,广告的链条也就完成了闭环,而在过去,广告打出去之后,用户发生的反馈是极难被统计的。随着数据量的积累,数据的价值也更能够被挖掘和利用,人工智能则成为这台“挖掘机”。 a、人工智能+广告时代的来临 2016年2月,谷歌搜索业务元老,年仅46岁的Amit Singhal宣布退休,人工智能专家John Giannandrea成为其继任者,j2直播,让人工智能专家成为谷歌最核心的搜索业务负责人,可见谷歌对利用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学习优化原有搜索广告模式的决心。 将人工智能与广告结合,同样也是百度这家中国科技巨头努力的方向。就在2016年底,百度就在旧金山开放移动峰会上发布了其移动广告平台“DU广告平台”,将峰值选择算法作为决定广告价格基础,广告主只需要把广告数据、地点和用户数据输入人工智能引擎中,该平台就能预测出广告所能达到的效果并采取适当措施改善广告收益。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