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gory Smith 站在舞台上,对着话筒做开场白:“感谢每个人能够在周六晚上来到棉花俱乐部,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都能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然后演出就正式开始了。现场气氛一下子被引爆了,人群开始欢呼,但又很快安静下来,听着音响中传出的音乐。 一直等在棉花俱乐部外的老马这时候终于走到店里面。他只能站在最靠后的位置了,高高地举起手机,开始拍照,又转成小视频。然后,他打开微信朋友圈,编辑信息,发出。老马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喝酒,或者是手舞足蹈,他就是一个人站着,听着台上的音乐。 “我其实听不懂爵士。”老马笑呵呵的说,“听个热闹。” 这一组演出一直持续到十一点零五分,Gregory Smith 带着他的乐队下场休息。一些来凑热闹的人开始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对于他们来说,这一个晚上已经算是物超所值了。但更多的人还是留在场内,人流似乎也一点没有减少。挤不进棉花俱乐部的人,聚拢在大厅里、人行道上,三三两两地聊天、抽烟,很快就留下了满地的烟头。 也有人趁着演出暂歇的机会,往靠近舞台的地方挤,希望能够占到一个更好的位置。但这里早已经被塞得满满当当,一丝剩余的空间都没有了。一旁的吧台上,几个外国女孩直接坐在上面,她们能更好的看清舞台上的情况,也给底下的人群留出了更多的空间。 第二组演出在十一点四十分左右开始,在一段开场音乐之后,Denise Mininfield 登场了。她穿着一件绿色的上衣,戴着粉红的眼镜,头发上扎着夸张的发饰,耳环一直垂落到肩膀上。她在棉花俱乐部担任主唱已经有好几年的时间了。
Denise Mininfield
她唱的第一首歌是《Soulshine》,来自于美国摇滚乐队 The Allman Brothers Band 在 1994 年发行的专辑《Where It All Begins》,也是棉花俱乐部的这支乐队的代表曲目之一。观众显然对这首歌很熟悉,在 Denise Mininfield 演唱的时候,他们或大声或轻轻地跟着唱。 一曲唱完,Denise Mininfield 跟观众打招呼,说到棉花俱乐部即将关门,她提高了音量:“是时候给我们找一个新家了!”然后她又提到了在 2005 年到 2010 年在棉花俱乐部驻唱的 Sugar Mama。 Sugar Mama 是上海爵士音乐圈子里最受尊敬的歌手之一,atv,来自美国密苏里州。从三十多岁开始,她就一直在亚洲演出,1998 年先是到了北京,7 年后来到上海,并在 2010 年 7 月因为罹患肠癌而去世。对于棉花俱乐部来说,这是一个噩耗。Gregory Smith 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是他经历过的最艰难的日子。 观众安静了一会,随即响起了一阵掌声。顿了顿,Denise Mininfield 又重新开始唱歌。这一次的歌曲稍微欢快了一些,观众的情绪很快又开始变得高涨,跟着音乐一起摇摆。 凌晨一点,第二组演出结束了。这个时间已经比原计划落后了,但似乎没有人在意,作为棉花俱乐部的最后一夜,他们有理由彻夜狂欢。有人开始在底下和同伴们窃窃私语:“不知道天亮之前,今天的演出能不能结束。” 那些曾经在棉花俱乐部演出过的乐手都回来了。两点十分,第三组演出结束的时候,乐手们在台上对着话筒说:“各位可以再等一等,再过十分钟会有更多的乐手来表演。” 尽管已经夜深了,但整个棉花俱乐部似乎完全没有疲惫的感觉。越来越多的人背着琴盒走进棉花俱乐部,他们大多是在其他酒吧或者夜店演出完,着急着赶到这里。他们互相拥抱,大声谈笑,一如平日里的棉花俱乐部。 台上的演出依然在继续,漫长的爵士演奏中,乐手们插入了 The Beatles 的经典歌曲《Hey Jude》。观众们和着 Na Na Na 的唱段,开始歌唱。
就像《Hey Jude》这首歌所传递的情绪那样,一种伤感但却并不悲切的情绪开始在棉花俱乐部当中蔓延开来。凌晨两点半的时候,几个终于能够歇口气的服务员拿着照相机来到棉花俱乐部外面,开始合影留念,正对着写着 Cotton Club 字样的霓虹灯牌。 Lily 从 2005 年开始就在棉花俱乐部工作。最开始是因为朋友介绍,所以在这里留了下来。后来有一段时间,她回了老家,但是再次来到上海的时候,她还是回到了棉花俱乐部做兼职。说是兼职,3 月 24 日和 25 日两天,她都在这里,从晚上八点一直工作到深夜。 在棉花俱乐部工作久了,突然得知棉花俱乐部要停业,还是让 Lily 有点伤感。 在接待一位老客人时,这位已经有一些时日没有造访棉花俱乐部的客人突然发出了一声感叹:“我以为这里会一直开下去的。” “我也以为这里会一直开下去。” Lily 回答道。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