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事件中,电影成了票房游戏,内容价值被掏空,质量无关紧要。尽管之后电影局查处了《叶问 3》票房造假的行为,施建祥的公司也因为资金链断裂摇摇欲坠,但在这之后,票房作为金融游戏的核心,越来越重要,反而电影质量退居次要位置。 《美人鱼》的保底数额至今没有定论,有人说 20 亿,也有人说是 16—18 亿,这些都是创纪录的数字,而最终金融界的精算师依然没能算准市场的温度,《美人鱼》的票房来到了 34 亿,超越 2007 年全年票房,在那时的好莱坞眼中,中国只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市场,大概没人想到,九年后的 11 月初,会有一位中国人上了《好莱坞报道者》的封面,手里挥舞着胡萝卜和大棒,屡屡放话要收购“六大”。 王健林的自信来源与汹涌而至的资本并无区别,他们都相信中国电影市场还会继续扩张,甚至能成为主导世界电影工业的重要力量。但并非所有人都有王健林一样建立帝国的宏愿,多数人想的依然是,市场在快速增长,那么我该如何快速赚钱? 想要赚钱,首先要拍赚钱的电影。市场上有过成功先例的电影都已经被业内反复拆解分析,拼凑出赚钱的元素。这一做法无可厚非,哪怕在好莱坞,“若想准确预判作品的潜在价值,关键一点就是要看新构思是否从某些程度上与已知成功案例存在相似之处。这个理念也恰是娱乐业保持日常运作的重要动力”。在《美人鱼》里,赚钱的元素特别简单:周星驰的喜剧。 他们的分析结果便是 2016 年我们在影院里看到的电影:大明星,大 IP,曾经成功的电影题材和类型——比如满屏幕的青春片和喜剧片。这些项目大多已经制作完毕,为了争夺这些看似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新公司以保底的方式,抢占制作资源,为自己争夺行业的入场券。但不是所有保底都会成功,目前中国还未像好莱坞一样引入成片保底制度,常常是片子还没拍完就已经和发行方签下了保底协议,娱票儿十亿保底的《铁道飞虎》,却最终惨淡。 以中国现下的电影工业能力,哪怕认真用心的作品,结果也常常不尽如人意,更何况只是为了赚钱而拼凑元素的作品。各大电影公司手上都有这种电影项目,很多项目因为质量太差,放到市场上只是多赔上一笔发行费用,得不偿失。反倒不如卖给那些不懂行业的新公司。 出品方是为电影掏钱的人。《快手枪手快枪手》成本号称八千万,掏钱的公司却有 16 家之多。在这些公司里,七家公司只有这一个项目,而且从不少公司的名字便能看出来,它们不是电影公司,而是投资管理公司。 有业内人士透露,这 16 家公司并非共同出资,而是有进有出。最开始,电影成本是 4000 万,但最初的主投方万达,atv,经过一系列运作,将其包装成了一个 8000 万的项目,并出售了自己手上的投资份额,获得近两倍收益。尽管电影票房最终只有 5300 万,但万达并没有因此亏损。 电影越来越像创业项目,最终的上映便相当于上市。有人 A 轮入场,有人 B 轮入场,有人套现离场。融资、杠杆、对赌……电影人也掌握了太多金融行业的术语。 过分重视 IP 和明星效应,已经在损害中国电影的创造力,而既然能在这一波资本浪潮中赚到快钱,一些电影公司干脆不再创造。本来质量欠佳的电影,在资本推动下,获得了更多的宣传和发行资源,也越来越多地推到观众面前,于是“烂片横行”,成了观众对今年电影的基本印象。 不过,资本也在为创造力定价,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是对创造力的鼓励。凡影 CEO 王义之谈到资本与影视之间的关系时说:“行业内的各类顶尖创作人才,在近两年完成了和资本市场的拥抱,抽象的个人影响力有了更加清晰的市场定价。” 毕赣的《路边野餐》虽然票房只有 647 万,但已经让他成为电影行业新宠。电影上映之后不久,他拿到了华策的投资,成立荡麦影业,继续拍摄艺术电影。而以发掘新人为主的“First 青年影展”也得到阿里与和和的支持,举办创投活动,从影展中冒头的《中邪》也成为腾讯影业在发布会上着力推介的项目之一。 动画也正是在资本的助推下发展起来。虽然《大圣归来》的票房奇迹没能重现,但今年动画电影总票房已经达到 65 亿,比去年增长了四成以上。《疯狂动物城》成为年度进口片冠军,《大鱼·海棠》和《你的名字。》分别在暑期档和贺岁档掀起了不小的声势,二次元与动漫如今也成了新的投资热点。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