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上,我们需要找出PM2.5的来源,而且对来源的划分得越细越好。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北京的机动车总体上贡献了20-30%的PM2.5,这里面有相当大额比例来自于二次反应生成的二次颗粒物。 当然,现有的源解析技术还非常有限,有时需要结合源清单进行估算,这会带来一定误差。但对于治理思路而言,现有结论已经具备了比较确定的方向性指导。 但需要强调的是,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始于科学判断,但不应止于科学判断。 你不能说,既然科学都已经认定机动车有20-30%的贡献了,j2直播,那我们来个一刀切,削一半,不就少掉10-15%的PM2.5了吗?! 这虽然也会有用,但这样的措施,无疑是粗暴的;而这样的政策设计,至少是懒惰的。 成本: 当然,精细化的政策设计,会带来成本上升的问题。 比如说,如果我们要按不同排放标准来限行,前期肯定要做大量的统计排查、成本与收益核算、具体条款设计等。还会涉及到如何监管的问题:单双号限行当然查起来相对容易,而如果按排量分类的话,稽查成本会大大提升。 难度确实增加了,成本确实上升了,但是否意味着这些代价毫无意义? 以前我曾介绍过国外其它城市的分类办法。 比如伦敦,设立了“低排放区域”,只有达到一定排放标准的车辆才能免费进入,超标车进入的话要额外收费。 再比如德国,一些城市,根据汽车排放情况分类,贴上不同颜色的环保贴,不同颜色的车可以进入不同区域,如果高排放的车进入低排放区域,将被处以40欧的罚款。 这些按排量分类限制的方法,一方面更符合大众“谁污染、谁受限”的认知; 另一方面还有个好处,就是间接敦促车主更换为低排放的车,安装更高效的过滤设备,总体上降低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 而一刀切的限行方法,就没有这个激励作用。反正你是按尾号限,我大可不必去在乎排放了多少污染,尤其对于很多拥有两辆车的家庭来说,换着开就行了。 公众接受度: 另外,对于公共政策而言,还要考虑公众接受度,毕竟你的政策要向公众推行,不应设计太让人反感的方案。 比如,在北京PM2.5的来源里,还有13%的餐饮,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式煎炸炒的烹饪方式,实在是太能释放PM2.5了。虽然每家每户只排放一点出来,但北京这么大的城市体量,累加起来居然也高达13%,排到第四位了。 但是,我们能不能说,为了降低这13%的PM2.5,我们要求大家都改吃蒸煮凉拌,放弃煎炸炒吧。再说本来也不健康,艾玛一举两得啊! 显然是不能。 你的政策除了要考虑科学问题,还要考虑公众接受度。北京居民虽然对雾霾深恶痛绝,但真没到为了降低13%的PM2.5而放弃中华美食的地步。 当然,这是一个明显能感觉到其荒谬的极端假设。但同样的道理,在其它限排政策上也一样。 燃煤版的“一刀切” 现在某些治霾措施的简单粗暴,不仅表现在 机动车的 “一刀切”限行上。 前段时间有人私信我,说西安某大学对重污染的应急预案,说是为了做好减排工作,在特定时段和某些区域,实行低温供暖。该校学生跟我说,暖气在白天几乎没温度,晚上温热。
移除 这可以说是燃煤版的“一刀切”。 燃煤在冬季采暖期确实是个污染大项,对西安PM2.5的贡献应该在30%以上,但这也应该细分:在我国,散煤只占煤炭消费的10%不到,却贡献了燃煤中50%的大气污染。 想要降低燃煤排放,到底是应该尽可能采用优质燃煤,还是把供暖这样的基础生活保障直接削掉? 餐饮版的“拉大旗” 还有河北某县,在重霾期间,要求早点摊和饭店停业。
在整个河北的PM2.5来源中,餐饮只占8%,这其中一个县的早点摊和饭店能占多大比例?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