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岁终究还是一个想要证明自己的年龄。头条签约作者的身份,让潘灏往那个之前与他毫无交集的圈子跨出了半步:知道了六神磊磊,并在言谈中频频以崇拜的语气提及;对朋友圈开始出现的咪蒙文章,他也有自己的看法…… 冲击显而易见。在头条大会演讲前,从未见过如此大场面的他紧张地目测舞台,「下来的时候,看(自己站的)位置还是不正。」在外地害怕迷路,除了工作他只呆在宾馆,「每次去北京,感觉每个人都走得好快。」 「创业」也开始成为一个可能的设想。潘灏和朋友们闲暇时坐在一起喝喝小酒,会半认真地说,希望成立一个工作室,拍与猪相关的纪录片或搞笑视频。 他甚至试着去找了投资人,其中包括之前兽药公司的老板——这是潘身边少有的有钱人了——但对潘提出的「去西藏养藏香猪」的计划,老板无动于衷。 3
张伟坦言,新世相不希望完全依赖于任意一个平台或渠道 苹果社区里,楼体 Logo 与花花绿绿的招牌搭配起来,处处透着生硬,格格不入。张伟年初把公司搬到此处,atv,但未入战团,没挂出任何字样。这样做有两个好处:除了避开与坏品味一较高下的徒劳,还意外地节约了一次更换招牌的成本——5 月底,张伟在公司内部确认「桃花岛」项目停止运营。 「所以我特别承认,媒体人创业是有问题的,喜欢用想当然的逻辑。」只有一件事值得欣慰,公司意外地多了一个公众号。去年 10 月 10 日,即「世相」被封约四个月后,张伟重新注册了一个名为「新世相」的公众号。 当天中午,他做了一张二维码图片,附上一句「世相回归」的注释,发到了一个微信群里,在朋友转发助推下,几小时内竟获得两万多个粉丝。而随后其发布的第一篇文章更是在朋友圈大面积刷屏,截至 13 日凌晨,粉丝逼近二十万。 在「两微一端」的通行策略下,2015 年年底,新世相也入驻了今日头条,并很快被纳入千人万元计划。 张伟记得,结束桃花岛运营时,自己硬着头皮去合作伙伴以及股东那里通知了一圈。但随即「运气就来了」。当时一边处理桃花岛的事情,另外还有一个因素让他下定了决心,就是他当时对内容经营的看法。从内容、公众号为起点经营一家公司是「有得玩」的,方向就是社群。 新世相有一定基数的读者,如何把读者变成社群用户,就是事情的关键,「起码比桃花岛有前景」。 张伟做出的第二个判断是,微信公众号的窗口期将要过去,直到目前为止,他都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判断。 表现也很简单,就是「写文章涨不起来粉丝了」。以新世相自身为例,之前写一篇阅读量十万加的文章,粉丝涨幅通常会在 2000-3000,但如今,一个「十万加」背后的粉丝增长往往只在三位数。「就是大家都在转、都在看,但是没人关注了,因为已经养成了从朋友圈看文章的习惯」。 所以在年初那个当下,张伟认定,要做就是现在,不然再过半年,这个事也就没机会了。后续,新世相进行了一系列尝试。 现在,一款被叫做新世相图书馆的产品,已经被划定为固定业务甚至部门,承担着数万名的付费用户运营,并实现一部分稳定的现金流入账。 也在数起事件策划里博得了广泛的关注度的同时,获得大量争议。张伟不否认从营销公司的角度看,新世相确实显得不够尽责,对「客户爸爸」关照不足。可这也正是其论点所在,他认为新世相从来不是、将来也不会是一家营销、公关或者广告公司,他们统一对外给出的概念,叫「内容公司」。逻辑在于,这些策划均为先定下内容制作方向,再邀请品牌投放方介入——这与公关公司为客户量身定制事件营销的逻辑截然不同。 头条号也是新世相的其中一个尝试,除了很早注册账号之外,也是第一批创作空间的入驻者。在头条最近发布的《生机》纪录片里,张伟说微信公众号是一个没有办法了解具体规则的地方,而头条号的规则更容易理解,他把内容视为生产,找到生产标准之后,在头条号上的经营就更容易。 但张伟同时也明确,新世相不会只依赖于某一个平台和渠道,这些生产的终极目的还是持续经营品牌影响力。 4
Maker Beta 的 CEO 齐蕾,这家创客视频媒体的管理者是两位年轻女孩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