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昨晚或者今天都在朋友圈看见了一张名为“仗义证”的海报,或者在微博和知乎刷到了马伯庸的新文章《四起几乎未遂的学术“诈骗”案始末》。 发生了什么事?简单来讲,马伯庸有一篇稿酬10万的新文章要在「得到」App免费上架了。朋友圈、微博或者知乎的种种宣传都是在为这起事件造势。 这算不算一起营销事件?当然算。 但是不是用户普遍认知中那种叫人反感避之不及的“营销”呢?倒也不是。 你会发现,你周围所有转发、谈及这起事件的亲友,都是发自内心认可、赞美它的。 为什么,新世相的“搞事儿”类活动有时候还会毁誉参半,而这场由罗辑思维发起的同类型事件营销却几乎是一边倒的好评? 罗辑思维和马伯庸,这场事件的策划者们,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名利双收”(此处为褒义)的? 带着种种好奇心,我们先来仔细观察下这起事件的始末。 第一阶段主要传播点:“仗义证”海报 12月13日18:52,笔者第一次在朋友圈看见了这个配色显眼的海报——“仗义证”,图片来自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快刀青衣。扫描海报上的二维码可以进入一个H5,并生成自己的“仗义证”。而后,从昨晚直到现在,这个海报一直在笔者的朋友圈发酵传播。 这个H5海报的逻辑非常简单,只要签名,就可以去「得到」App免费领取看起来特别牛逼的“马伯庸独家神作”。至于转不转发签名后自动生成的“仗义证”到朋友圈,自由心证,并不强求。 下载「得到」App后,打开后的弹窗及首页Banner位同样是非常明显的“只求英雄仗义出手”的宣传海报。 同样,如果这两天在微信上关注了「得到」微信公众号的话,也会收到一条这样的关注后自动回复。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12月13日22:08,「得到」(不到一万粉丝)发布微博,简单来讲,说了这么两件事情: 其一,我们花了十万块钱买了一篇文章,现在却要免费请你来读。 其二,作为回报,你要帮我们推广「得到」App,但这是一份君子协议,并不强求。 而后罗振宇(113万粉丝)和罗辑思维(32万粉丝)都转发了这条微博。 截止到这个阶段,这场运营活动已经是一个比大多数拉新H5来的要有趣的拉新活动了。其主要的亮点有三: 其一,不强制用户进行分享操作,而是签订君子协议,做事全凭“仗义感”。 我们已经在朋友圈见过太多的“分享后可见”“提供转发截图获取下载链接”,强制用户转发固然能确保一定的拉新效果,却也会让用户觉得,自己正在进行的是一场等价交换,因而对收到的商品/文章/下载链接产生一种理所当然的感觉,甚至一部分用户还会产生反感。 而如果不要求用户分享,直接把东西给到用户呢?那又几乎完全丧失了拉新的功能。 「得到」的话术却非常巧妙。用他们的话说,我们和你签订的是一个“君子协议”,只要签下名,我们就相信你会分享,并立马把我们的文章提供给你。如果你转发了,是你仗义;如果你没有转发,也不存在强制性约束。用信任感和道德激励代替强制约束,是本活动的第一大亮点。 这样的话,对整件事无感的用户只需要输入自己的姓名就可以免费领取文章,而愿意分享的都100%是对事件高度认同的用户(认同罗辑思维、认同马伯庸、认同这种不强迫用户的分享方式、或者单纯出于道德感……都行)。甚至分享的路径也都不一定是“转发仗义证到朋友圈”,“仗义证”只是一个现成的模板,可复用的套路,只要用户愿意,TA可以用任何方式向朋友去推广「得到」App。而无论哪类用户,都不会对这个操作流程产生恶感,并且都会对免费赠与自己的价值十万的文章心存感激。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