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一个看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观众都会感叹:这部电影代入感好强!甚至还有观众反应自己在看完电影之后出现了头晕的症状,这不禁让人想起了很多人在使用 VR 设备之后的体验。 从技术上看,根源在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采用了跟 VR 头显相通 3D 显示技术。并且随着 120 帧、4K、高亮度、6 原色等呈现技术细节让 3D 感进一步增强。再加上李安对于剧本和镜头的一系列处理:演员直接对着镜头表演、演员自身视角、战斗中和队长之间交流、以及最后 360 度环绕拍摄(抱歉,剧透了)。 这些拍摄手法在 4K 以及 120 帧两种技术加成下,最终形成了一个巨大“VR 头显”,而且还是目前浸入感最强“VR 头显”。可惜影院中的观众都是老老实实坐着,连续一个多小时坐着被现场画面和音频“牵着鼻子走”,不晕才怪。 但反过来说,观众“晕”正好说明电影浸入感强,从这个角度来看“晕”只是观众“不适应新技术”。 “新”李安,电影 VR 时代?
图片来自 Freehdw 相比制作成本约 5 亿美元的《阿凡达》,成本不到 4000 万美元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似乎不在一个量级,但就是这样一部电影想尝试第一个将观众代入“VR 电影”时代。在之前新浪微博微访谈中被网友提问时,李安曾回答到: 观众要把自己心胸敞开,允许自己进入全新的感官世界,才刚刚开始不要心急! 有趣的是,李安本身却不是一个喜欢新技术的人,在今年 NAB(全美广播事业者联盟)会议之上,他曾表示: 我思考电影的方式非常严肃,甚至在很长时间里非常抗拒数字中间片(采用数字形式对已经拍摄的电影素材进行加工)。
图片来自 Collider 但我们可以公正地说,李安能将 4K 和 120 帧技术充分利用,并且与电影故事架构有机结合,这本身就是个突破。更不要提这部电影对于未来电影技术可能带来冲击与突破:4K、120 帧之后也许会成为更多电影的选择,而电影业也可能随之进行软硬件上的更新换代。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或许恰如差不多 7 年前的《阿凡达》一样,再度改变电影这一人类重要文化产物的发展轨迹。 头图来自 Ajc 李 赓鲜衣怒马少年。 邮箱 #欢迎关注爱范儿认证微信公众号:AppSolution(微信号:appsolution),发现新酷精华应用。 爱范儿| 原文链接· · 新浪微博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